|
|
有奖评新闻
——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纪行 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厦门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看望科技人员。(郑杰 摄)
南国春早,时光的脚步刚刚迈入2006年,八闽大地就已是春意盎然。和煦的阳光,葱茏的花木,洋溢在人们脸上的笑容,无不透露着春天的气息。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在这个春天里,绘就福建未来五年宏伟蓝图的“十一五”规划正式开局。更让3500万福建人民备受鼓舞的是,就在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新起点、新征程起步的春天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踏上了海峡西岸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
从山区老区到特区新区,从农村乡镇到城区社区,从国企外企到台企乡企,从基础设施到重大项目,从领导班子建设到基层组织建设,1月12日至16日,5天时间里,胡锦涛总书记踏足八闽大地,下田间、访农户,进企业、入社区,看望劳模、问候台商,亲身感受八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寄语福建干部群众:一定要切实抓好和用好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这些年来,我对福建的工作一直很关心”
1995年5月和1999年6月,胡锦涛同志曾两次考察福建,福州、厦门、漳州、莆田、龙岩等地都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他熟悉福建,了解福建,时时牵挂着福建的发展,他说:“这些年来,我对福建的工作一直很关心。”
福建人民都知道,“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写入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是由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审定决策的。福建的发展定位,从“山海经”到“闽南三角洲”,从“海峡西岸繁荣带”到“三条战略通道”,再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之中,这一过程总书记十分了解。在永安调研时,陪同视察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告诉总书记,“海峡西岸”得到中央的认可,写入中央文件,给福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全省上下反响强烈,备受鼓舞。总书记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台湾割裂不断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在考察中,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促进闽台交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你们提出要从福建的特点和优势出发,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的合作形式,全面发展闽台关系,这个想法很好。他说,80%以上台湾居民的祖籍在福建,闽南话也是台湾的主要方言,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歌仔戏、南音等都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除了具有独特的对台优势外,福建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老区的发展建设,也是胡锦涛同志十分关心的。1999年6月,古田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他就曾深入闽西看望老区人民。1月13日下午,龙岩市委书记刘赐贵见到了总书记。
握着总书记的手,刘赐贵激动地说:“龙岩老区287万人民向总书记问好!”
总书记微笑点头:“向老区人民问好!一路上听展工同志介绍,龙岩变化很大,发展很快啊!”
刘赐贵告诉总书记:“在您的直接关心下,冠豸山机场、赣龙铁路都修建起来了,通往老区的高速公路也修通了,老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胡锦涛同志深情地说:“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央会继续支持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你们正在进行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龙岩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契机,希望你们抓住机遇,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把老区建设得更好些。”
“希望乡亲们都往富裕道路上奔,生活越过越好”
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如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形成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是胡锦涛同志十分关注的事。1月13日下午,胡锦涛同志来到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了解农情。
正是莴苣收成时节,广袤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着收获的农民。胡锦涛同志来到田头,与农民朱昌义攀谈起来。
“你家承包了多少地?”总书记问。“6亩多地。”“种一茬莴苣能有多少收入?”“2000块钱左右。”“免税的事落实了没有?”“都落实了,农业税、特产税都已经减免了。”在田间忙碌的农民见总书记来了,纷纷聚拢过来。
总书记笑着问道:“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你们都知道吗?”
“看了电视,都知道。”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你们有什么要求?”“加快农村建设,农田基本建设要多投入……”
离开田头,胡锦涛同志来到老农民刘茂千家。78岁的老刘是八一村的老支书,他拉着总书记坐在院子里拉起了家常。
“家里承包地了吗?都种了什么?”总书记亲切地问。
老刘告诉总书记,他家共承包了十亩八分地,除了种菜外,还种两季水稻。
“种两季水稻,粮食吃不完啦,你还把粮食卖给国家吧?”
一说到卖粮的事,老刘就有些激动:“以前粮食价格很低,才40多块,后来党中央、国务院给农民定了保护价,70块钱,那么多钱放进口袋,我们农民心里高兴。有了好政策,农民自然会富起来。”
老刘朴实的话语把大家都逗乐了。笑过之后,总书记说:“政策好,天帮忙,还得靠人努力。”他告诉老刘,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把农业税的条例废止了,种田再也不用交税了。“2600多年来中国农村实行的按田亩征税的办法已经彻底废除了。”
“是啊,是啊,现在,党的政策好。第一,公粮不用交;第二,农业税减免掉;第三,粮价实行保护价;第四,农村的道路修得好;第五,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好。过去农民是田埂上的杂草,现在农民是宝中之宝,我们做梦都想不到会有今天!”
“我们中央的同志顺民心,合民意,定政策,拿主意,还要靠基层的干部带领群众一起干。”总书记高兴地说。
陪同考察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告诉总书记,为了充实农村基层组织力量,我省组织下派了一批干部担任村第一支部书记,建立和完善了农技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乡村医生、治安调解员等五大员制度,在农村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总书记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五大员’制度很好,有利于农村农业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这种做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他又对老刘说:“我希望乡亲们都往富裕道路上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越过越好。”
“我们离得很近,为什么非要绕一个大圈子呢?”
厦门海沧原来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家批准设立的台商投资区。1月14日上午,胡锦涛同志来到这里考察并会见了部分台商代表。
管委会主任钟兴国告诉总书记:“海沧最大的企业是台资企业,最多的企业也是台资企业,大部分台商在海沧发展得很好,95%以上都是赢利的。”
钟兴国的话在厦门市台协会会长吴进忠那里得到了验证。吴先生告诉总书记:“厦门投资环境很好,我到这边已经十几年了,原来只有1家公司,现在已经发展到4家了。”
总书记请吴先生转达他对台湾同胞的问候,欢迎他们到大陆来走一走、看一看,也欢迎他们来大陆投资创业:“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我曾经讲过,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台商沈辉雄先生1991年就到厦门投资,他的企业生产的碳素纤维网球拍占领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他自豪地介绍说:“这次澳洲网球公开赛,前10名的种子选手有6名用我们厦门生产的球拍。”
总书记高兴地说:“这也为我们中华民族争了光。”
台商周俊声先生是从事农业开发的,他对总书记说:“整个国家还是要以农为本啊。”
总书记频频点头:“对,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不把农业问题解决好,不把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好,就没有希望。”他说,两岸农业合作潜力很大,希望有更多的台湾农民来大陆创业,因为这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童胜男先生则说出了许多台商的共同心声:“台湾到大陆的投资已经从一般的产业进展到高科技企业,面对全世界高科技的竞争,两岸‘三通’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在总书记的领导下能够早日实现‘三通’。”
总书记说:“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有利于密切两岸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更是广大台湾工商业界朋友的强烈愿望。本来我们离得很近,为什么非要绕一个大圈子,使得你们路途很劳累呢?希望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快商谈,早日办成这件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的好事。”
临别前,总书记与各位台商一一握手道别,预祝他们以及他们的亲友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事业发达,阖家幸福。
“一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刚刚结束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要经过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此次考察中提及频率很高的一个“关键词”。
1月14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到厦门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公司总裁李晓忠告诉总书记,公司正在研发3G手机。总书记说:“开发第三代手机,给我们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现在我们和欧美站在大致相同的起跑线上,究竟用美国的标准、欧洲的标准还是我们自己的标准,就要看哪个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强。”他叮嘱李晓忠:“一定要加强前沿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磁场切割的原理充电,摇一摇就能照明半小时的手电筒;通过手机拍照,直接把名片存储到手机里的名片识别系统;替代进口产品的信息光电子半导体接收器;可以将污水直接净化成饮用水的净水机……在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胡锦涛总书记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并详细询问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的做法。听说创业园里最年轻的留学归国创业者只有27岁,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一定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领军人才,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历史久远的老企业,其前身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家从事舰船建造的国防企业。1月15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站在正在修造的万吨轮前,总书记对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的船舶制造能力在全球排名第三,应该称得上是船舶制造大国,但我们不能说是船舶制造强国,因为里边配套的大量机械设备是别人的,大块的利润被别人赚走了。他说:“我们不能只干苦活、累活,要组织企业一起来攻关,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船舶工业目前的状况。”
“我给你签个名吧”
劳动模范、省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退休专家许龙善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在家中见到胡锦涛总书记。
1月15日上午,总书记迈着健朗的步伐,登上6楼,到他家中看望他。
“让总书记爬6层楼,真不好意思。”许龙善十分过意不去。
“锻炼身体,生命在于运动嘛!”总书记风趣地说。听说许龙善是全国卫生系统抗“非典”先进个人,总书记感谢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做出的积极贡献。他说,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群防群治,现在防治禽流感同样还是要重视这三条经验,特别要重视发挥专家的作用。
福州市军门社区中国铁通代办点的办事员黄文艳,怎么也没有想到,胡锦涛总书记会在她预先准备的贺年卡上签名。
15日上午,总书记到军门社区看望社区工作者,总书记亲切地与专门在社区内为群众提供电信服务的黄文艳握手并详细了解她的工作情况。听说她是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总书记问:
“原来在部队是干什么的呀?”“在厦门当通讯兵。”“那你应该对通讯这个行业很熟悉啊。”黄文艳摇摇头说:“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总书记笑了:“还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啊。确实,现在的信息产业发展很快。”
见总书记如此平易近人,黄文艳也不拘束了,她说:“总书记,新年到了,这是贺年卡,送给您作个纪念。”
见黄文艳一脸真诚,总书记说:“这样吧,我给你签个名留下吧。”说着,便十分认真地在贺年卡上签下“胡锦涛”三个有力的大字。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胡锦涛总书记会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一握手。
1月15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前往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得知这一消息,正在工作的工人师傅们纷纷自发地涌出车间,一睹总书记风采。
“总书记好!”“总书记,你好!”胡锦涛同志所到之处,都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热情的问候声。总书记向工人师傅们挥手致意,并走到他们中间。一双双沾满铁锈和油渍的手,争相伸向总书记,和总书记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海峡西岸,春潮涌动。
1月16日下午,胡锦涛同志乘坐的专机离开了福州机场。他留下的谆谆教诲,都将化作强大动力,鼓舞八闽儿女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征程上奋发前行。(载1月18日《福建日报》)
链接:
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来源:厦门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