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1月19日讯常言道“安全与效益同行,事故与亏损同生”。作为煤炭生产企业,瓦斯这只“猛虎”如果治理不好,就会肆无忌惮地吞噬着矿工兄弟的生命,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淮南矿业集团坚持“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为了发展”的企业宗旨,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力度,化害为利,有效地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淮南矿业集团是国家520家大型企业之一,已有近百年的开采历史。现有9对生产矿井,其中,9对生产矿井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区瓦斯涌出总量达每分钟753立方米;相对瓦斯涌出量每吨15立方米,位于全国前列,加上地质条件复杂恶劣,灾害威胁严重。
近几年来,为强化安全生产,淮南矿业集团在矿区进行大规模的安全整治,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适合淮南矿区特点的瓦斯综合治理新路子。2002年以来,该集团认真总结瓦斯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瓦斯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工作方针,树立“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思想意识,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坚持“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的治理原则,变“抽放”为“抽采”,以通风系统为前提,以瓦斯抽采和防突为重点,以监测监控为保障,区域治理与局部治理并重,以抽定产,以风定产,地质保障,掘进先行,技术突破,装备升级,管理创新,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值得兴奋的是,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主牵头总结的《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在全国煤炭系统全面推广;2005年12月25日,在煤炭企业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淮南矿业集团。
2002年以来,该集团瓦斯抽采量逐年提高,抽采量由1995年的500.5万立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1.7亿立方米,逐步实现了由风排为主向抽采、风排并重的战略转移。突出发生的频率由1998年以前的3.69次/a降低到0.75次/a。矿区的瓦斯超限次数由1998年的1333次下降到2004年的158次。
在国家科技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集团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预防与监控技术》,联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及其重庆分院、抚顺分院和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以及日本能源中心、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等,共同针对淮南矿区的瓦斯难题进行攻关。结合淮南矿区工程技术人员多年的探索,攻克了一系列难题,“保护层开米技术”、“地面钻井抽采技术”、“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等十大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基本成熟。
瓦斯是害也是宝。该集团在治理瓦斯的同时,还大力加强瓦斯利用力度。于2002年12月开工建设的淮南矿业集团瓦斯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已通过省发改委竣工验收。民用燃气一期工程已完成潘一、潘三、新庄孜等4座3万立方米储配站建设,敷设中压管网20公里,庭院入户管网200公里,形成了16万立方米瓦斯输配能力。新庄孜矿2台4吨燃煤锅炉燃气改造于2005年4月21日点火运行。潘一选煤厂、谢一矿各两台4吨锅炉改造于去年5月完成点火运转。与此同时,瓦斯发电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7月,谢桥2×600KW瓦斯发电站并网发电;2004年底,潘三2×1200KW瓦斯发电站投入运行。国内第一台直接抽用瓦斯发电的500KW谢一移动电站于去年3月底正式发电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