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个工地,30多万外来建筑民工。在工矿企业意外事故中死亡的,外来建筑民工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在伤亡事故中,高空坠落占40%以上,物体打击占40%以上。
这组令人担忧的数据,是记者从杭州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的。 在这组数据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许多外来民工刚放下镰刀就拿起瓦刀,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多多。
针对这种情况,2003年5月,杭州市建委要求,杭州市区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或造价在500万以上的工程都应建立民工学校,对民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如今,杭州已有300多所民工学校,在这些民工学校中,还脱颖而出一批“十佳”。近日,记者走进“十佳民工学校”之一的文一西路民工学校,了解到了民工培训的成效,不仅提高了民工的安全生产水平,更在情感上拉近了民工与这座城市的距离。
记者走进文一西路工程民工学校,教室里只有唐水洪一人在低头专注擦拭着课桌椅。
来杭一年多,皮肤黝黑的老唐憨厚,但早已不像当初那样胆怯和羞涩。
两年前,儿子考入了杭州下沙的一所大学,这让老唐两口子又喜又忧:一年一万五的学费,可不是笔小数目啊。老唐一咬牙,带上妻子一同来杭打工。
老唐说,老家住的是泥墙土房,每天可以在村子里自由穿梭。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还真不太习惯。上一趟街总是提心吊胆,车子来来往往,马路纵横交错,总是让他分不清东南西北……
后来,进了文一西路建设工地,在空调教室里听了一年多的课,老唐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当上班组长的老唐,现在还学会了浪漫,遇上雨天停工时,他会对着镜子将自己整理一番,带上妻子,坐上大半个小时公交车去西湖边散散步。他说,这样才算真的进城了。
老唐说,过去看到工地经理总有些胆怯,但这里的管理人员都是笑呵呵的,他现在跟他们见面都是热情地打招呼。文一西路工程将在3月份竣工,问到老唐以后是否会考虑呆在杭州,两口子异口同声:“会!”
当初
放下镰刀拿瓦刀,安全帽都不习惯戴
大多数民工是刚放下镰刀就拿起瓦刀,很少经过安全和技术培训,没有上岗证,往往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别的不说,光是戴安全帽的习惯很多人都没有。杭州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的曹志刚介绍,在建筑工地上,因物体打击所致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在40%以上。
另外,和老唐一样,许多打工者进入陌生城市,起初总免不了生疏。在封闭的建筑工地,每天见到的只有生硬冰冷的钢筋水泥,很少与外界接触,更谈不上休闲娱乐。这些民工大都淳朴实干、吃苦耐劳,但因为文化技术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文明卫生习惯较差,使他们和文明城市不相符合。民工们的业余时间无所事事,靠打牌、看录像,赌博等打发时间,为了一点小事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在
外表大老粗,其实许多人很有才
“作业要头戴安全帽,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和悬崖施工时,千万要系好安全带,操作过程中不能喝酒……”在民工学校上了一年课后,老唐说起安全作业来头头是道,一字一句像绕口令似地牢记在心。
文一西路民工学校校长王荣富说,“别看有些民工外表看起来是个大老粗,其实,他们中许多人很有才的,有的文笔也不错,关键是怎么样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民工逐渐成长为城市蓝领
一些能吃苦的民工还挑灯苦读,考出了特种操作必须具备的上岗证。从小工到获得初、中、高级技能培训证书的技术骨干,许多民工都在学习中找到了奋斗目标。很多民工已经成长为城市蓝领,甚至是高级蓝领。而民工学校告诉了他们怎样迈入城市的第一步
去年以来,通过民工学校这一平台的促进,杭州市已有3800多名建筑业民工通过岗前培训,1143人参加了岗位技能培训,3000多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穿衣打扮也要学,像城里人一样
民工学校还像一所“语言学校”,让民工在迈入城市后,学习城市风土人情和文明礼仪,了解城市发展历史,从而培养城市意识,最终实现真正融入城市,并安家乐业。
校长王荣富说,民工学校的教学内容中,特别注重民工文明意识培养:如禁止说粗话脏话,改掉随地吐痰的陋习,禁止乱穿马路,同时还要进行计划生育宣传,保证民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礼仪课上,老师用生动的表演形式,形象地向民工学员们传授礼仪课程,怎样待人接物,怎样穿衣打扮,还办起了“礼仪比武”表演竞赛,民工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了。
碰上纠纷,平心静气讲道理
工资被拖欠是民工们最担忧的事。以往,碰到工资拖欠,民工们往往会用粗鲁的方式求得解决,现在则是在项目部经理或班组长的主持下讲道理协商解决。
文一西路的工地,还特别设立了一个投诉点,专门设人员接待民工各类投诉。民工遇上工资问题或有什么纠纷,就会主动找管理人员,心平气和地谈谈。王校长说,文一西路工地至今没有发生一起盗窃事件,也没有出现拖欠民工工资的情况。去年5月至7月还创下了零投诉纪录。
从这一点也说明,民工管理其实并不复杂,关键是有没有机会让他倾诉自己,有没有合适方式和途径帮助他解决问题。
问题
打“游击”的工地办学难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涌入杭州,这些建在工地上的民工学校,也渐渐多了起来。
在杭州1300多个建筑工地中,开办民工学校的工地有四分之一,而在这些民工学校中,并不是每个都能真正发挥作用的。究其原因,杭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分析,因为道路建设的市政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开办民工学校的难度较大,“有些只需要干两三个月的小工程,因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根本无法办学。”
办学师资力量还较薄弱
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的叶森友表示,民工学校的师资力量还较薄弱。基本课程都是由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讲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对专业知识也了解不多,讲课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规范。”
对策
让民工学校更制度化、规范化
为让每一所民工学校都能真正办到实处,杭州市建委表示,必须再加大管理力度。
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将通过工地检查,了解民工学校开办情况,每年进行评比。对没有特殊原因却未建民工学校、办学比较差的企业和工地,将进行通报批评;准备组织民工学校负责人进行研讨,通过相关规定让民工学校更制度化、规范化。
让各路精英给管理人员上课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师资不足问题,将不定期对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邀请公安、交通、法律、医疗等方面专业人员给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建筑业管理部门也想吸引青年志愿者加入民工学校教师行列,让全社会关注民工教育。
今年,杭州市还将培训民工10万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