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月19日讯(记者赵志杰) 在近期的各类招聘会上,记者发现不少单位和个人将目光盯向在校大学生,而不少大学生也将假期打工视为接触社会、解决生计的机会。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维权意识淡薄,很容易陷入打工陷阱。
在招聘会上,记者随机采访了12名大学生,其中只有一人表示会考虑工作安全,有4人表示会考虑该如何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多数人表示“只干几天、应该没关系”。在哈工大读书的小柳则告诉记者:暑假曾在哈尔滨某酒店打工时被扣压了200元,至今没有要出来。烟台工商、劳动等部门的统计显示:大学生打工引发的投诉非常多,有的由于没有凭证根本没办法为他们维权。
烟台火车站劳动力市场负责人介绍,随着临时工的返乡,众多超市、餐馆等劳动密集型单位都面临用工危机。大学生在大量的“岗位”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谨防4类陷阱———
一是不签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工伤等情况,大学生往往索赔无门;二是收取押金,大学生往往是交钱容易要钱难,用人单位找各种理由拒绝退还;三是直销传销,往往以“销售”岗位诱大学生上钩,然后以高利润为饵让大学生用同样办法去骗亲戚朋友;四是高薪诱惑,一般是黑中介或野广告常用伎俩,往往是通过收取各种手续费敛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