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报发起进行的为西安古城门征集春联活动,在广大热心读者的共同关注下,目前虽然征集阶段已经结束,评审阶段也已接近尾声,但涉及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早已成为广大读者和楹联界人士谈论的另一焦点。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楹联之都,这些都是西安楹联界人士一直努力的目标。“《三秦都市报》此次活动,说出了我们‘联人’梦寐以求的心愿。”昨日,陕西省楹联学会外联部长、西安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宋柳根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楹联是国粹,从古至今广为流传,古代上到皇帝,下到百姓,一直是雅俗共赏、老幼皆知的一种文化习俗。当今社会,稍有文化的人都能创作楹联。几年来,我和我的联友一直致力于楹联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发扬,因为楹联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我们应让它发挥更大作用。此次活动,三秦都市报把小小的楹联做成了大文章,把我们联友们梦寐以求的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给世界,这应该是我们做的工作,却被三秦都市报先做到了。”宋柳根说。 可以用“擎天柱地两行字,涵古至今一副联”两句话形容楹联。楹联涉及的范围很广,它要求只有两行字,可以对天、对地、对人、对物全部概括,但仅仅两行字,却是世间万物、各种文化、知识的高度浓缩。楹联形式虽小,但容量却无限大,这就要求在楹联的创作中,字、词、义使用时必须精妙。春联是楹联中适用最广泛、最多、最集中、最喜庆的一种。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楹联底蕴非常深厚。西安城墙是名胜古迹,经过历史演变,已经完全成为西安的城市“名片”。在中国传统的春节期间,为古城门上悬挂传统楹联,三种中国特色加在一起,有力地彰显了西安乃至中国特有的文化,让古城的春节气氛更加浓郁。 “从此次活动的参与人中,看到不管年老还是年少,都对楹联极为热爱,特别是西安当地人,将自己对楹联的爱好,变成了街头巷尾议论学习的内容,这种现象是可喜的,这最能表现古城的文化基础,说明楹联文化已经有了相当好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西安更适合楹联的发展,此次活动为传承楹联文化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为把西安打造成楹联之都唱响了前奏曲,让我们更有信心把西安打造成楹联之都。”宋柳根说,目前,西安市楹联学会正在筹划,准备把西安市书院门、环城西苑、西大街三条仿古街打造成楹联一条街,设想在临街所有门店前,都挂上规范、工整、独具特色的楹联,体现西安的文化魅力,为西安古城将来的旅游发展打好基础。 西安的书法家、作家、戏曲家、音乐家等文化名人很多,楹联专家也很多,现在西安市楹联学会已有会员300余名,中老年人居多。但通过此次活动发现,不少青年大学生早已加入进楹联队伍,来稿中许多作品构思非常精彩,说明楹联事业后继有人,希望楹联文化在西安能够快速复兴昌盛。 本报记者 李海涛 付亚娟 | 【】 | 2006-1-201:39:58 | 2006-1-193:01:20 | 2006-1-193:00:53 | 2006-1-193:00:30 | 2006-1-193:00:08 | 2006-1-183:32:36 | 2006-1-172:45:34 | 2006-1-172:36:2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