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新华社上海1月19日电(记者潘清 厉正宏)一边是医院为患者开出超过百万元的“天价医疗费”,一边是老百姓为买不到廉价的救命药品而犯愁。到底是市场规律使得生存成了医院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还是制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普通人群的承受能力?正在举行的上海“两会”上,百姓最关心的“看病贵”问题也成了代表委员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向上海市政协提交的一份报告认为,百姓医疗费用上涨有其社会因素: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疾病谱的转变、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先进医疗技术的广泛运用、社会总体物价指数和消费价格的上升,尤其是医用材料价格的上涨。同时,由于目前对医疗事故处置采取“倒举证”的办法,也使得医院和医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
上海市人大代表顾玉东认为,目前一般医院每年总支出中仅有10%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其他资金都要求医院按照市场规律解决,医院院长要忙着赚钱解决医生护士的收入问题,医疗成本高自然成了“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台盟上海市委向上海市政协提交的一份报告则显示,目前政府定价的药品大多是老百姓的常用药、基本药,药品定价受企业生产成本、规定的流通差率、市场供求情况、药品质量差异和药品间合理比价等因素影响。由于政府定价相对滞后,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效益滑坡的情况下,药厂生产的廉价药成了无利甚至是亏损的产品,结果药厂只能放弃生产。
上海“两会”代表委员呼吁,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卫生资源仅占2%,因此必须寻找低成本、效果好的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利用有限资源让普通百姓享受更公平、更贴心的医疗服务。
民建上海市委在政协提案中认为,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应从构筑多元、立体的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入手,根据不同定位可将医疗机构分为3种,即由政府财政承担全部投资并委托管理的“公共性”医疗机构,由慈善机构投资并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以及由社会资本以市场方式运作,满足基本医疗需求之外的个性化、特殊化需求的“经营性”医疗机构。
针对部分廉价“救命药品”的短缺问题,卢湾区政协副主席李玉华则建议,政府应引导制药企业降低此类廉价而有效药品的利润指标,或调整利润核算的财务方式,并对低利润甚至是亏损的药品种类给予相应的减免税收、低息贷款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