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随着春节的一天天临近,连日来,人们的消费“热度”也在急剧攀升:商场超市,人潮涌动;饭馆酒店,顾客迎门;外出旅游,报名踊跃……而与此同时,来自有关部门的节日消费预警,也在提醒着人们:擦亮眼睛,谨防掉入各种消费陷阱。这不由得让正在大把花钱的人们心存疑虑:我买得放心吗?我吃得卫生吗?我玩得安全吗?节日之前,记者对我市消费市场进行了全面探访,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切身的感受。
节前购物出现“井喷”
1月17日,星期二,虽然不是周末,但市区几家超市里全都人头攒动,到处挤满了选购年货的市民。家家悦超市中心店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月14日以来,超市人气直线上升,最近几天的营业额更是比平日翻番增长。
很多市民都希望能在春节期间开上私家车走亲访友,这引发了节前车市的火爆。在市区某汽车交易市场,前来看车的市民络绎不绝。一位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从元旦以来,很多品牌汽车都出现供不应求、提不到现车的局面。一位经销商则表示,现在他每天都忙着与厂家要车,以满足消费者春节开上新车的需求。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16日,市车管所本月共为1723辆新车挂牌,仅16日当天就有185辆新车挂牌。服装成为节前消费热点。
节日期间全家人团圆,买台新的电视机、数码摄像机、照相机成了很多人的心愿,家电销售也随之出现高峰。在国美电器和平路店,从1月17日以来,人流明显增多。电视、数码相机等柜台前都围满了人群。一位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几天国美的营业额比平日至少提高30%以上,平板电视、背投电视销量上升很快。
“过新年,穿新衣,带新帽”,服装消费成为近期一大消费热点。在市区某商场,服装部经理申敏告诉记者,元旦过后,商场的营业额不断增长,是平日的两倍多。“现在是服装销售的黄金时段,买过节衣服、鞋子的特别多,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春节前。”
餐饮消费也不甘落后。年味越浓,大家凑在一起聚一聚的愿望越强烈。市区某酒店负责人介绍说,眼下,他们酒店的日营业额比元旦前增长了10%左右,比去年同期能增加30%。“如今,年夜饭已经预订出20%。”
消费市场一片红火,昭示出广大市民对过一个欢乐祥和春节的企盼。但是,欣喜之余,记者也发现了一些消费中的不和谐音符。
在某些超市的熟食加工区,刚出锅的熟食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熟食旁穿来穿去;在一些散装食品区,虽然有专用的取用工具,仍有部分市民用手去抓取……
面对这些细节,记者再一次感到,节日消费安全问题尽管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有重提的必要。
加大检测把好关
1月17日,在威海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农药残留检测中心,记者见到了蔬菜药检全过程:工作人员切下1克芸豆表皮放入样品杯,加入10毫升提取液……打开电脑中的检测软件,3分钟后,检测结果曲线就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检测的结果我们称作抑制率,抑制率如果超过50%,检测的样品即为不合格。”工作人员介绍说,零点左右是蔬菜进入市场较为集中的时间,他们会不间断检测,凌晨3点半左右,所有的检测过程完毕,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蔬菜,他们要将其清退出市场。“即使节前蔬菜供应量增加,也不会让不合格的菜混进市场。”这位工作人员说。
据市工商局市场科的负责人介绍,我市一些大型企业和商场已将货品质量、百姓安全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挂起钩来,城区44家商场超市都设立了检测机构,配备了相关设备和人员。
家家悦超市中心店经理杜爱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保证春节期间的货品供应安全,超市从货物源头上抓起,对生鲜食品,不仅查三证,还要到货源的加工厂、产地去检查,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商提供无公害商品。平板电视热销。
临近年关,客人增多,饮食安全也是各大酒店抓的关键环节。文化东路某大酒店餐饮总监戴奇志告诉记者,酒店在原料的采购上,除了原有的要求供货商提供货物合格证外,还要求每批原料都要出具检验检疫报告。菜品上桌前,都有人员进行检查。每餐结束后,员工要用针剂、消毒液、紫外线灯,对空气、地面、器皿等进行消毒。
记者了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加强了节前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1月18日,在统一路某烟花爆竹零售点,店员告诉记者,元旦以来,有关部门已来查过两次。“主要看有没有相关证件以及进货单等,查得挺严。”
今年是我市烟花爆竹由禁止燃放改为限制燃放的第二个年头,据市公安局治安处工作人员介绍,元旦后,市区各辖区公安机关和市供销社就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全市非法销售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检查,查扣了一批通过非法销售的烟花爆竹。市安监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近期还将对全市烟花爆竹的定点销售点进行检查。
市工商局市场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市工商局新上了一辆食品检测车,全市52家有农副产品经营区域管理权的工商所全部配备了便携式检测仪器,定期对市区各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抽检,对各区、市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每半个月抽检一次。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将对全市规模以上的宾馆酒店进行检查,重点为酒店的卫生状况和酒水情况。
消费安全不能“留白”
节日消费安全尽管备受关注,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仍存有部分消费安全死角。
超市散装食品的卫生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家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特意在散柜加派了10名工作人员,提醒顾客不要用手接触货品。但在大多数超市,这一环节被忽视了。
有些消费行为还缺乏相关监管,能否安全完全要靠消费者个人把关。某汽车交易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场上好像没有什么人来检查汽车的质量问题,要买车,质量得自己看。
而对于农副产品的检测,有关部门也有很多困惑。由于设备有限,相关部门现在只能检测蔬菜是否农药超标、肉是否注水、蛋是否有激素等问题,而对于肉是否含瘦肉精,鸡蛋是否含有色素等问题,暂时都无法检测。
检测出的“问题”蔬菜如何处置,也是一个难题。一位工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法定处罚依据,对“问题”蔬菜还需送质检部门再次检测,这需要时间,这期间让不让菜贩销售?如果确实是有问题的菜,做无害化处理时,所需的费用谁来承担?菜贩的损失又该如何补偿?
另外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则表示,无论是部门还是企业,都表示要将有问题的产品堵在市场外头,可在一个市场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会在另外一个市场销售;在城里无法销售的产品,往往会流往农村大集,这期间的安全问题又该如何保证?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安全决不仅仅是哪个人和部门的事,它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牵扯面很广,关联度很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法律上的界定与规范。透过节日消费这个环节,我们更进一步感受到国人对食品安全法的企盼,确实有着现实的依据和理由。(记者马春红朱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