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行长马力表示,浦发五年战略规划中,将扩展国际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并重
刚刚制定了五年战略规划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将目标盯住了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链管理上。在2006年进出口年会上,浦发银行负责投行公司以及战略规划的副行长马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详细阐述了浦发的五年规划。
新京报:之前大家都看到的是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做这块业务,现在浦发也大张旗鼓支持企业走出去,是如何考虑的?
马力:支持企业走出去虽然是国家的政策,但对于企业这是自主行为。浦发之前也在提供这些服务,比如说上海周边地区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为企业的融资与投资渠道提供金融服务,或者为企业寻找在当地的一些贴身的银行服务。现在浦发并不是大张旗鼓的,依然在探索,但我们认为这是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企业的需求就是银行谋求发展的动力。
新京报:与国有银行相比,浦发在这方面会有不小的困难,怎么建立起浦发自己的优势?
马力:国有银行在海外有更多的网点,而股份制银行的通病是海外网络没有形成规模,不能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但我们可以为企业的母公司提供支持,在这方面,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没有太多的差别。今后股份制银行在线技术平台进一步整合后,更容易形成优势,远程和异地之间可通过网络来管理。目前一些海外投资公司的母公司,像中石油、中海油,都寻求集团账户集中管理,海外的当月账户都集中到总部管理,包括资金流都是通过网上归集管理。
新京报:那么浦发今后有没有在国外拓展海外网点的打算?
马力:在浦发2006到2010年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当中,有在东南亚地区建立网点的计划。
新京报:在五年战略规划中,对国际市场的规划是怎样的?
马力:五年战略规划目前还未经过董事会审批,但是可以透露的是,浦发提出了做“国际上较好的商业银行”的目标。在国际市场上,现在的金融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空间非常大,还达不到竞争的局面。我们希望在业务的多元化上下工夫,并建立起浦发的服务品牌。我们所提出的目标,就是要用国际上一整套的指标来看浦发行,而是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业务结构比例的要求,人才的要求等来检验浦发。
总体思路是,银行是市场驱动体,是客户需求与价值的驱动体,所做出的判断和决策都是站在企业需求。
新京报:浦发一直以公司业务见长,但今年其他的股份制银行都提出要发展零售银行,浦发有无类似的计划?
马力:浦发过去13年的业务结构确实是公司业务为主体。今后我们也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个人业务上。一方面,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个人业务的风险权重比公司业务低得多。另一方面,银行要考虑资本金的约束,个人业务对银行的需求也将在未来几年里不断增加。
不过我认为,中小企业业务也是零售业务的一部分,现在浦发正打造中小企业的服务品牌,5年内将使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总量占对公总量25%以上。目前,市场和组织架构和所有的服务方案,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也是我们向花旗银行学习,在公司银行零售业务所做的调整。
总之,五年规划中,浦发是两条腿走路,既要保持公司业务的优势,又要发展零售业务,实现业务组合的多元化。本报记者庄士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