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1
4
3
5
核心提示
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苏家屯区的发展又站到一个历史新起点。确保“两个不低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苏家屯为目标,坚持工业强区,扎实推进城市化进程,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系列历史重任,需要完成。苏家屯区将以崭新的风貌,向世人展示一个新世纪的新城区。
“加速推进城市化,是在工业化阶段改变城乡面貌的必然选择,也是苏家屯区‘十一五’规划主攻方向之一。”谈到全区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大盘子”时,区委书记张士勇如是说。苏家屯区将充分发挥在大沈阳战略上的独特优势,遵循产业集中、人口集中、社会公共事业集中的发展方针,以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为重点,与沈阳城市重心整体南移相衔接,并成为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新型城区及沈阳向南拓展的主要基地。
工业经济是建设“桥头堡”的主项。在“十一五”期间的每一年,对苏家屯来说,都是“工业年”。特别是重点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金属冶炼、建筑材料、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电力电器六大支柱产业,形成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坚持扶持现有企业发展与引进新项目并重,培育主导产业与做强园区经济并举,推进项目建设,壮大产业集群,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有色金属加工厂改组改制步伐,实施技术改造,尽快形成有色金属加工园,今年工业总产值要实现420亿元的目标。
做沈阳南进的“桥头堡”,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承接能力。为进一步加快苏家屯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2006年将继续实施“南进北拓”城市建设总体战略,加快新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全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建设一批贴近市民生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建设项目。重点实施“一水一带”即迎春湖水系、牡丹街绿化带项目建设和丁香街、白松路等20条街路行道树的新植、补植,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新植树木2.2万株;改造乔松路、牡丹街等5条主要街路和8条小街巷路,总面积17.3万平方米,铺设方砖步道8.1万平方米;与铁路部门联合实施山榆路公铁立交桥建设,完成立交桥引道与雪莲街连接段道路建设改造,打通城区东西通道。在旧区改造进程中,重点实施临湖地区二期、无线电二厂、工人村、窑地地区等8处平棚区和旧厂区开发改造,预计开工面积130万平方米,为全区实施城市化“南进北拓”战略奠定基础。
张士勇说,到2010年,全区城区面积将发展到43平方公里,城区边界将北扩至三环路与东陵区交界处,西至沈大高速公路复线,南至林盛镇文城村,东至中兴新区。扩建后的城区围绕沈阳中心城区与苏家屯区相通的沈苏快干道、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胜利大街南出口、沈营、沈丹等公路展开,带动沿线经济带状发展,形成北联主城,南扩辽阳、鞍山,辐射周边,接纳人口转移、带动乡村发展、扩大城市空间、与浑南新区优势互补的沈南城镇群。
数字 2006 亮点频闪
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增长17%。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6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达到5.04亿元,增长30%。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
年内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0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65亿元,增长57%。
实际利用外资9300万美元,力争突破9600万美元。
出口创汇实现1.2亿美元,出口供货值11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519元,增长13%。
旅游业三大品牌
2006年,是沈阳市的“文化旅游年”,将举办万众瞩目的世园会盛事,这无疑为苏家屯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
整合现有的绿岛森林公园、信盟花园和佳地、比华利庄园、本山艺术学院、跑马场、亚洲红葡萄酒酒文化基地等资源,将绿岛旅游度假区全力打造成会议、商务休闲品牌。
依托广福寺,扩充佛教文化旅游,依托现有的滑雪场和农家乐旅游一条街,扩充滑雪基地和增设夜滑项目,将白清寨风景区全力打造成文化、娱乐运动品牌。
开展自助采摘、垂钓、自种自摘等农式旅游,让游客在探索中体会“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将马耳山生态旅游区全力打造成生态、农事体验品牌。
新农村建设 54321 工程
抓好“五新”发展壮大新产业,五年内全区要培育形成5至6个农业支柱产业;规划建设新村镇,建制镇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中心镇常住人口达到3万人左右,区内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建立健全新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到2015年,农业经纪人发展到1万人,农业专业协会发展到500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到80%以上;培育造就新农民,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建设树立新作风,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水平。
完成“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
实现“三转变”转变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节约”节约土地,走资源节约型道路;节约能源,杜绝高污染项目的引进。
搞好“一创建”创建一个好班子,使乡村领导班子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机遇中奋进 在挑战中超越
苏家屯区区长
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在未来五年里,加快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经济总量力争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的目标。特别是对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的要求,目标和任务令人鼓舞,机遇和挑战催人奋进。
2006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苏家屯区的发展又站到一个历史新起点。进入“十一五”对于苏家屯区来说,既是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苏家屯的奋进期。形势逼人,机遇催人,我们要以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苏家屯为目标,坚持工业强区,扎实推进城市化进程,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确保完成“两个不低于”目标,我们将以工业发展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大项目引进和产业集群开发,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致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二手车市场、成大方圆、中兴超市分店建设进度,推动流通产业全面升级,同时以沈阳“文化旅游年”为契机,整合资源,重点打造绿岛旅游度假区、白清寨风景区、马耳山生态旅游区三大风景区,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加快旧区改造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今年,全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增长1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完成4.6亿元,增长20%,力争突破5亿元大关,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9300万美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0元,增长18%。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为全面实现“十一五”宏伟蓝图开好局、起好步。
工业支柱产业 强筋壮骨
2006年苏家屯区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扶持现有企业发展与引进新项目并重,培育主导产业与做强园区经济并举,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园区项目引进、产业集群培育和铜兴产业园发展。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东方钢铁、铜兴产业集团改制改造、金山电厂扩建等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扩大工业投资总量和产业规模。壮大产业集群,壮大钢管产业集群,年内新上项目5个,集群实现生产能力150万吨。电力电器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新上项目30个,新增产值25亿元。发展园区经济,启动沿沈大高速公路及复线工业带规划建设,鼓励和吸引高产能、高附加值工业项目落户,力争三年内拉开工业项目建设大格局,打造新型招商引资平台;加快有色金属加工厂改组改制步伐,实施技术改造,尽快形成有色金属加工园。在全区形成以支柱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年内工业总产值要实现420亿元目标。
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2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0家,争创沈阳工业名牌产品20个,全国名牌产品3至5个。
和谐社会的美丽图景
坚持靠发展创造岗位,以发展促进就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全年开发就业岗位4000个,实名制安置就业4500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培训人员就业率要达到90%;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保证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依法扩大各项保险覆盖范围,年底参加医保人数达到3.6万人,个体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4万人,收缴各项保险费1亿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好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力争达到100%。
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强化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大扶贫帮困力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包户扶贫和城乡贫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继续对城市低保户实施采暖费补贴;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建设“平安苏家屯”活动,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城区鸟瞰2无缝钢管产业集群3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4白清寨滑雪场5城区环境整洁优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