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文/本报记者马勇 实习生袁秀丽
图/本报记者宋金峪
当红彤彤的利是封挂满了街头时,年,就一天天地近了……
临近年关,广州各大超市、小摊远远看过去总有一片地方红彤彤的,很是显眼。走近了,你会发现那多半是各式各样的利是封。正是这些红红的利是封给岁尾的广州增添了更多的年味和喜庆色彩。
新疆人竟远道来买利是封
从海珠广场往东走是一条不太起眼的路,路两边各商行内外大都摆有大片红红的利是封,自成一景———这里就是一德路。
按照广东的习俗,过春节,结了婚的人要给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利是,这贺岁钱要用“利是封”包起来。利是封是一种书面的叫法,俗称“红包”、“封包”。有一句话说的是“大家都利利是是的”,或许正表达了人们对利是封的寄托。
目前市面上的利是封可谓千奇百怪,款色上百种,颜色以大红色居多,也有金黄色的。上面的字和图画则更是五花八门,字都是祝福的话,比如“花开富贵”、“恭贺新禧”、“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卡通利是封的画面最是丰富,有“哈姆太郎快长高长大”、“传统喜庆娃娃”、“哆啦A梦吉祥如意”……
每年农历11月到12月中旬是利是封的销售高峰期。据南生文体用品经营部的彭老板称,他卖利是封已经三年了,生意一直都不错。艺新花店的老板杨先生忙里偷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他们去批发利是封,一包要一块八毛左右,再往外批发就是两块五一包,他们店一天可以往外批发五百包,这样算来,他们一天仅批发利是封就可以赚三四百元。
到这里买利是封的,大江南北什么人都有。记者就发现,一个正在提货的女士竟然来自新疆,她说,现在新疆人也时兴派利是,但是当地的利是封较为老土,他们都喜欢广东的利是封,特别是卡通型的,菖菖如够仔等生肖图案,制作精美,够时尚。她这次买了两百包。图:狗年“敲门”,狗儿们也纷纷爬上利是封
首代利是封光绪末年面世
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教授长年研究利是封。他介绍说,利是封起源于宋代,当时是婚嫁时包聘礼用的。长辈们为了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奖励,用红纸包上钱给他们,作为贺礼。
到了清末利是封才逐渐推广到用于贺岁,每逢佳节、喜事,人们用一大张红纸裁成小方块,然后把铜钱包在红纸里,封成利是,所以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老人家以“红纸”作为利是封的代名词。
第一代的利是封,是在光绪末年印刷技术普及后才开始面世的。当时的利是封是用红纸印上黄色油墨,趁油墨未干时再缀上金粉,看起来就像在红纸上印上金字一样。除吉利的字句外,有的也配以简单图案。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七彩印制的利是封首次推出,上面印有帆船、福禄寿等吉祥年画;烫金字体的利是封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出现,而烫金的“百家姓利是封”七十年代始盛行;六七十年代,自香港开始,各大商行、企业开始印制利是封送给客户,以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及至八十年代,烫金盛行,没有彩图,纯以烫金字样作装饰的利是封开始出现,那时的设计只是简单直接将“福”、“恭喜发财”等吉祥字句置于封面,设计虽简约,却最为经典。
近十年来,则流行彩图加烫金图案的利是封。
不得不提的是,近几年,市面亦出现一些卡通人物图案、立体的、不规则形状的,甚至与八达通卡套合并的利是封,其图案与款式,更趋多元化。
叶春生说,现在的小孩幸福多了,他们小时候根本没有利是封。“那时候的压岁钱,大人们不用利是封,都是直接给几毛钱就完事了,但现在大家都用利是封,钱也多了。”
记者随机调查也发现,现在的利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有60%的小孩说,他们春节收到的利是钱超过500元,平均每封有20元。有的一封就夹百元大钞。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利是大部分是2元、5元,能上10元已经很了不起。
圣诞树上袜子变成利是封
对于利是封的发展,叶春生教授专门提到了它在中西文化融合中的作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圣诞树上挂的不是袜子,而是利是封,这反映出了西方文化在传入中国时的变异和本土化转变。”
提起利是封的当今意义,叶教授也给予了肯定,“它传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商业上用利是封,可以联络客户,也可以传承互相关爱的感情。”
不过,叶教授也特别提出,现在的利是封开始有点变味了。有人利用利是封之名行行贿之实,动辄包上几千几万,使本质上传达关爱的方式变成了讨好行贿的手段。有人借压岁钱显示财大气粗,有的家长对孩子用压岁钱不加引导,大人们的崇富心理使孩子借压岁钱攀比,这些人把这种传统习俗用歪了,违背了这种风俗本来的意蕴。“关键是家长的引导。”
叶教授说,制作、销售利是封的利润很低,它只是应时的,成不了大气候,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只能作为一种宣传和沟通感情的手段。
(紫/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