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评新闻
很多人是在2005年12月28日本报《杭州西北700公里——一个村庄留守娃娃的调查》里认识张超的。在父子分别的27个月里,张超和爸爸张增权互通了80多封书信,这些书信里有孩子对父母深深的思念,有父母对孩子的殷殷嘱托。
1月20日晚,张超和另外16名留守孩子从安徽合肥来到杭州。在这座城市,牵挂他的不仅仅是他的父母,还有那些曾关注他的同龄伙伴。
蒋蕾就是其中之一。
杭州、安徽两地家庭面对面
张超终于笑了
安徽孩子和杭州孩子
记忆里,在安徽采访时,12岁的张超至始至终都没有笑过,他瘦削的小脸一直紧绷着,有着超越年龄的沉重。前天晚上,张超抵达杭州的那晚,车一停稳,张超的爸爸张增权就迫不及待地跳上了车。车下等待着的还有来自嘉兴的残疾人李启华,他要认张超做干儿子。
见到父亲,张超还是没有笑容。大概太久没有见到父亲了,他表现得有些默然。
下了车,张增权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站在一旁的李启华也哭了。当晚在报社大厅拍摄全家福的时候,张超依然没有笑。
通知蒋蕾昨天和张超见面已经是前晚23:00左右了。蒋蕾的妈妈范和平在电话里说:“该给孩子安排什么活动呢?”不过很快她又说让孩子们自己作主吧。
蒋蕾是杭州德胜小学6(4)班的学生,今年13岁。她在快报看到留守孩子的报道后,就把报纸带到了学校,在班主任沈智芳老师的支持下,蒋蕾在班里发起了帮助留守孩子的倡议:“我们生活在大都市里,我们可以轻易地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学习用品,甚至一架钢琴,一次长途旅行。可是那些留守在农村里的孩子,只是盼望着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过上一个团圆年。这些孩子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父母了,甚至有些孩子见到阿姨就叫妈妈!我们应该帮帮他们!”蒋蕾的倡议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他们带来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书籍,在班里开设了一个小小跳蚤市场,他们决定把拍卖得到的钱捐给留守孩子们。
安徽、杭州两地的孩子因此由陌生变熟悉,而因孩子这条纽带,两户家庭也走到了一起。
一见面仿佛就认识了
昨天早晨八点不到,蒋蕾看到了正在报社门口等候的张超,她问:“你是张超吧?”此时,我看到张超点了点头,他浅浅地笑了一下。
蒋蕾告诉我:“他们一见面仿佛就很熟悉了。”
站在一旁的蒋蕾妈妈范和平说:“一早起来,蒋蕾就赶着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准备留给张超,并且一直设计着这半天的活动呢。”
“那你们商量好去哪里了吗?”我问蒋蕾。
“我们要先带张超去少年宫,然后去浙江博物馆。那里有一台触摸屏电脑很好玩,可以在那里答题呢。”
一直沉默的张超插话说:“我不会电脑的。”蒋蕾说:“没关系,我教你,很快就会的。”张超又咧嘴笑了一下。哦,我忽然发现张超是喜欢笑的啊。
在少年宫张超真正舒畅地笑了
我第一次看到张超这么笑,发自心底的,当他大笑起来,脸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
那是蒋蕾和同学程丹杰带着张超坐上了少年宫里的旋转木马,一直显得沉郁的张超终于舒畅地笑了。
张超的妈妈陈菊和在一旁的蒋蕾妈妈范和平说:“好久没看到张超这么欢笑过了。这孩子总是一个人发呆,沉默得很。”
张增权则说:“到了杭州,张超整晚几乎没睡着,知道了要和杭州的孩子一起玩,特别兴奋吧。这是孩子第一次到游乐场玩呢。”
从来没玩过碰碰车,张超有些胆怯。张增权坐到了张超那辆车上,把着张超的手教他开车,在场上张超一直在欢笑。当他驾驶的车和蒋蕾、程丹杰的车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他快乐得尖叫了起来。
他终究是孩子,在孩子的天地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浙江七千年历史啊
可惜浙江博物馆门口的触摸屏电脑坏了,陈蕾显得有些沮丧。
她告诉张超,这里原来可以回答很多问题,特别好玩。不过很快她带着张超走进博物馆,看到门口的“浙江七千年”几个大字,张超发出了惊叹:“七千年啊!”
蒋蕾的妈妈范和平和张超说:“这个博物馆建于1929年,原来叫西湖博物馆。它有一部分是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现在这里有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等十个展馆呢。”听到这些,张超顽皮地吐了吐舌头,我还从来没看到张超有这么俏皮的一面。
这是张超第一次进博物馆,第一次如此贴近得面对那些文物。张超看到一个河姆渡文化时期陶器上写着的年代,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去楼外楼品尝最地道的杭州菜
昨天去少年宫、浙江博物馆是蒋蕾的爸爸蒋加宝开的车。
出了浙江博物馆,在烟雨朦朦的西湖边,蒋加宝建议两家在这里合影留念。在西湖边,蒋蕾和程丹杰将带来的文具和书籍等礼物交给了张超,同时给张超的还有那张一大早蒋蕾设计的名片,她告诉张超,以后一定要给她打电话。
原本蒋蕾带着自己积攒下来的50元零花钱,要带张超去吃肯德基。不过蒋蕾的爸爸蒋加宝却提议请张超一家去浙江博物馆附近的楼外楼,蒋加宝说:“到了杭州,就一定要去尝尝正宗的杭州菜。”
两家人去了楼外楼,临窗的位置,看得见西湖、远山及片片扁舟。
蒋加宝点了叫化童鸡、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东坡肉、干炸响铃.....全是楼外楼的经典名菜。他还叫蒋蕾给张超介绍每道菜的典故,蒋蕾没说完整的,蒋加宝则笑眯眯地在一旁补充。
蒋蕾母女忙着给张超挟菜,张超吃得很多,他尤其喜欢西湖醋鱼。
张超的爸爸张增权说:张超有一次来杭州,看到马路两边的菜馆生意特别好,就说菜馆里的菜一定很好吃。张增权当时和张超开玩笑说:“菜馆里的菜哪里有爸爸做得好?”话虽这么说,心中的苦涩也只有张增权自己知道。
因为12:30,张超要和爸爸参加“给民工孩子送个团圆年”的联谊活动,张超和蒋蕾的相聚匆匆地结束了。
一路上,蒋蕾和张超一直在悄悄地商量着什么,我问蒋蕾,她神秘地笑笑。
昨日傍晚收到蒋蕾的日记,原来她和张超还有约定呢。
蒋蕾1月21日的日记
一早被妈妈叫醒,她说:“蒋蕾,昨天半夜接沈老师的通知——安徽的张超已经到杭州了,你想想可以带张超去哪里玩呢?”
“啊!这可太好了!”我一下睡意全无,赶快起床。
我和同学程丹杰准时来到《都市快报》,一眼就认出大厅里文静、稚气的张超。不过,他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内向。
一番自我介绍后,我们商量好去杭州市少年宫和浙江历史博物馆。少年宫的游艺机是我们的最爱,旋转木马上张超和程丹杰搂得那么紧,尽情享受着马背上的那份悠然和快乐。碰碰车让我们撞得前呼后昂,笑翻车场。博物馆内的文物让张超看到浙江的历史,那认真的眼神,是不是想把馆内的一切文物介绍都记在心底呢。西子湖畔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楼外楼的美味佳肴让我们大饱口福。
转眼间,3个小时飞快而逝。张超要去参加联欢,我们依依不舍地暂且告别。但这次的相聚还没画上圆满的句号,明天我将约张超到我家做客。后天邀请张超到德胜小学六(四)班参加我们本学期的休业式,和更多的同学欢聚一堂。
撰稿:吕宏
摄影:戴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