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评新闻
“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生活中被频频提及的一个词。据央视日前发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2005年度报告》,中国城乡居民沟通指数的总体得分为66.84分,也就是刚及格。“亲戚圈”是人们交往最频繁的圈子。
那我们杭州人的沟通能力如何?杭州人的社交圈究竟有多大?有几个核心好朋友?我们做了一个精细调查。
来自三条热线的沟通建议
年关到了,是亲朋好友走动联络最频繁的时段之一。沟通成为无法回避的一桩事。遇到沟通方面各种各样的坎,该怎么迈过?听听专家的建议。
▇夫妻之间:每天至少坦诚交流15分钟
负责接听“浙江省妇女维权热线(12338)”的赵老师,从这个月初就陆续接到了20多个咨询婚姻问题的电话,其中不少人吵着要离婚,人数比平常多了三分之一。赵老师说,年关时期容易暴露婚姻中潜藏的信任危机:比如妻子担心丈夫在茶话会上看上其他女性,丈夫疑心老婆到了年底乱花钱等等。赵老师说,婚姻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沟通不善。
“从去年8月18日到12月31日,热线电话中反映情况最多的是有关婚姻家庭的,占总数的六成多。”在她看来,无论多忙,夫妻之间每天要保证15分钟以上的交流时间,这种交流在形式上可以很随意,吃饭时行,起床时行,甚至刷牙时也行,但其性质必须是坦诚的。
在妇女维权热线的数据统计中,结婚6年至10年或者孩子在3岁至15岁之间,是离婚高发期。所以处在这个时期的夫妻更需要沟通。俗话说,“夫妻之间没有隔夜的仇”。
▇对待长辈:好的听众、好的玩伴、好的老师
在“杭州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5029595)2005年全年接听的中老年人电话中,50岁至60岁之间的人群打进电话223个,60岁至70岁之间的人群打进电话59个,70岁至80岁之间的人群打进电话23个,而80岁以上的老人打进电话8个。从反映的问题来看,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常常感到孤独,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老人不善于或者没有条件与家人和外界交流。
做子女的如何善待老人?市七医院心理学博士骆宏提出了“三位一体法”:要成为好的听众、好的玩伴和好的老师。首先,老年人喜欢怀旧倾诉,此时,子女需要学会倾听,尽量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其次,老年人有时候往往像个小孩子,子女需要学会哄哄他们,有些方面不要计较对错;再次,有些老人退休后没事可做,很想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比如上网,这时子女应耐心当好老师。当然,也有很多老人习惯于传统的休闲方式,那就不要勉强他们。
▇对待伢儿:过年多听听孩子心里话
近年来青少年中反映出来的沟通和心理问题不少。开通于2001年的杭州市“青少年热线”(87065454)已接听来电达1859个。这其中大部分是17至26岁的青少年打来的,最小的年龄为6岁。“青少年热线”负责人说,这些问题的背后,很多都牵涉到沟通问题。
热线专家建议,平日忙于工作的家长们,节假日该多挤一点时间同孩子在一起。节日里,孩子容易犯一些毛病,比如沉迷网络游戏、在外面玩得忘了回家等。专家说,不妨和孩子彻底地“疯一次”。比如和孩子互换角色,让他们做一次小大人;再如学习孩子唱的流行歌曲,然后大声地唱出来。这些小节目可以拉近孩子和家长的距离,孩子也会愿意对家长说心里话。
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杭州市20岁至50岁的企事业单位员工,随机选择了10家单位。本次调查共发调查问卷200张,回收198张。其中男性97位,女性101位。
约四成人最喜欢用手机沟通
47.3%的人有4至8个核心朋友
在受访者中,交际圈以工作关系为主,此外常联系的朋友在10个左右的,占了40.6%;另有31.1%的人交往多,工作以外的朋友在20个以上;工作以外的朋友较少的占28.3%。
在受访者中,有4个至8个核心朋友的人数占47.3%,30%的人有3个或3个以下核心朋友。
在与朋友沟通的方式上,19.7%的人最常用手机对话,另有19.7%的人最常用短信,还有19.3%的人最喜欢网上聊天和发电子邮件,见面沟通占了17.0%,16.1%的人最常用固定电话。
被调查者的朋友数量每年以何种速度增加呢?47.5%的受访者每年会认识4至8个新朋友,31.5%的人认识的新朋友数为1至3个,10.9%的人属于热情广交者,每年与他们相识的新朋友达到16个以上,10.1%的人认识的朋友数为9至15个。
那么,新朋友都是怎么认识的?47.8%的人通过工作往来认识;36.9%的人通过网上认识;14.8%和11.1%的人通过出外游玩以及同学会上认识。另外,97位男性受访者中,有22位会通过酒吧等聚会场所认识新朋友,这个数量是女性受访者的5倍。
从沟通的内容上来看,从多到少的话题依次是工作、消费、教育孩子、理财心得、装修等。一般来说,男性受访者跟朋友聊天时,话题在5个左右,而女性受访者的话题则能上升到8个。
多数人探望父母一两周一次
三分之一夫妻曾冷战三天
杭州的子女挺顾家。43.0%的受访者一两周内能去看望一次父母;27.9%的人能一周多次看望父母;一个月内能同父母聚一聚的占19.4%。
被调查的人群中,68%的人最喜欢与父母说开心事,55.2%的人会跟父母商量需要他们帮忙的事,15.8%的人会向父母吐露工作上的烦恼。
从调查看来,被喻为“贴身小棉袄”的女儿有72.2%的比例能耐心聆听父母的唠叨,比男性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在婚姻方面,73.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与另一半沟通得比较好,15.7%的人表示双方都不主动沟通,遇到问题时才会聊聊。11.2%的人沟通有障碍,不太了解另一半的真实想法。
33.3%的人曾跟“另一半”发生3天以上的冷战。
在处理亲子关系方面,74.2%的家长经常和孩子聊天,并且认为了解孩子的想法;22.6%的家长时常同孩子聊天,但认为自己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3.2%的家长时常会为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而苦恼。
大多数人认为沟通对工作影响很大
两成受访者没研究过沟通技巧
在职场上,63.4%的受访者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跟上司或下属、同事的沟通能力很好、很顺畅,35.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与同事的关系还凑合,公事公办。
对于沟通在职场上的作用,71.1%的人群认为沟通能力对工作的影响和作用很大,26.7%的人群认为沟通能力在职场上有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业务能力。
41.7%的人群十分喜欢和同事一起参加活动,52.1%的人群偶尔参加单位的集体活动,而6.2%的人群宁可自个儿在家待着,也不喜欢闹哄哄的集体环境。
当遇到沟通难题时,47%的受访者偶尔通过书本及其他途径研究沟通技巧,往往是在找工作或换环境等非常时期;33%的人群经常研究沟通技巧;20%的人群没有特别研究过沟通技巧,这其中女性占了大多数。
总的来说,受访者对自己的沟通能力挺有信心,只有8%的人群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不行。(感谢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对本次调查的热情支持)
【理念】
与人交往要勇于收集回馈信息
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普适性的理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杭州市心理危机中心热线室主任陈爱华说:
第一,总的来说与人交往应抱着欣赏的态度,也许有的人你看着不顺眼,但要尽量去发掘他的优点与长处。
第二,与人交往要见机行事,这个“机”包括时间、地点、当时情形等。比如你做错了一件事,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向别人赔礼道歉。
第三,与人交往要勇于收集回馈信息。在表达完成之后,还要多询问对方是否已经理解消化。交流是双方的事情,只有把你自己的意思正确地表达给别人,别人真正理解了,才能让信息达到对称,避免误解。
【个案解析】(来自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室,文中为化名)
1.跳槽为什么越跳越糟?
冯女士这些天正为跳槽头痛。几年前,冯女士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小领导,因某件事与上司大吵一架后辞职。后来,她来到一个外资企业任职。外资企业苛刻的管理让冯女士适应不了,上司下属都处得不太好。之后,冯女士跳到一家私营企业任经理,她又与老板闹了矛盾。冯女士认为这个老板太武断,什么都自己说了算。冯女士很苦恼。农历新年又要到了,她到底要不要继续跳槽呢?
【点评】市七医院心理学博士骆宏:冯女士是属于智商高、情商低的一类人,这类人容易找别人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对于她的建议:第一点,与人和谐相处需要一个过程,要慢慢来。可能冯女士与老板暂时处不好,但在工作当中,老板肯定对某一方面是满意的,这就是一种进步。冯女士应该重视这种进步,再继续努力。第二点,可能冯女士的思维速度比别人快,那么与老板或同事沟通时,尽量放慢语速,让别人明白她的意思,这点很重要。第三点,冯女士可以从细节入手,比如春节多发祝福短信和邮件,与周围的人增加良性互动,以后与人沟通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亲戚隔膜如何化解?
春节临近,吴先生却乐不起来。去年他和妹妹共同开办了一个公司。起初,妹妹投了大部分钱,吴先生投了小部分钱,口头上说好有钱赚大家分红。之后,公司就由妹妹负责打理了。办了大半年,公司特别红火。而这时,妹妹却赖账,只愿意把哥哥最初投的钱还给他,却不想跟他共享利润。吴先生接受不了,于是闹僵了。但是,年终究还是要拜的,妹妹还是妹妹,吴先生很想与她和解,但又不知怎么做?
【点评】市七医院心理学博士骆宏:这对兄妹化解冰冻的第一步应该是坦诚交流想法。找一个中间人约他们两位谈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个中间人不能是陌生人,应该是同兄妹都熟识的好友,并且不会偏袒一方;第二步,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比如沟通的地点可以是茶馆等地;第三步,在谈话当中,兄妹间要本着澄清事实的客观态度,谁都不能情绪先行。语气上要让对方觉得你有诚意。
(记者范琛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