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波)来自丹麦诺登公司的船东没有想到,他们上月与上船澄西公司签订一艘5.3万吨双壳散货船的建造合同,仅在两天后,这艘船舶就点火开工了,预计今年秋天就可以交船。丹麦船东惊叹:对于大型船舶建造而言,这样的高效率,绝对算是“世界级速度”。
日前,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对外透露的统计数字佐证了这一速度:整个2005年,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外高桥和上船澄西四大船舶制造基地,一共完工船舶71艘,超过430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20多万吨;造船产值达到171.4亿元,同比增长15.4%;承接的各类合同金额更是达到376.5亿元,签约新船订单68艘共计690万吨。以上海四大船厂为主要基地的中船集团公司,2005年完成造船总量已突破500万吨,跻身世界造船业五强。
让船舶建造“驶”出这样的高速度,靠的是技术创新。以上船澄西建造5.3万吨双壳散货船为例,公司通过采用精度造船、无余量分段建造、上层建筑整体吊装等先进造船技术,船台周期不断缩短。为丹麦船东造的这艘船,已经是这一型号船舶的第15艘,前面14艘几乎都实现了提前完工的目标。第15艘的建造周期将缩短到11个月,而船台周期可由最初的120天向60天以内的目标进军。
同样,在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公司建造的第一条5668箱集装箱船——“新浦东号”的船坞周期是146天,第二条“新青岛号”为130天,第三条为112天,第四条为103天,平均每艘船建造周期缩短约1个月。而在外高桥造船公司,“绿色好望角”从开工到交船的时间,已从最初的22个月缩短到目前的10个月以内,这一速度让外高桥公司2005年产量突破200万吨,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造船产量超200万吨的船厂。不仅如此,增产船只还为船厂摊薄了高额固定成本,外高桥公司通过增产两条船,实现大幅扭亏为盈。
在实现高速度的同时,上海造船业的能耗却在不断降低。据了解,通过精打细算,沪东中华去年综合能耗下降超过15%以上,仅去年上半年就回收钢材5766吨,循环利用达到192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