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作者: 来源: 新华社
据新华社消息昨天上午10点,“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靠泊在青岛团岛码头。它经过近300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回到出发地。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科考队员和船员亲友在码头上举行了热烈欢迎仪式。 环球大洋科考历时297天
“大洋一号”于2005年4月2日从青岛出发,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据国家海洋局介绍,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共历时297天,行程43230海里,先后有包括美国、德国一些海洋研究机构在内的国内外20多家研究单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这次大洋考察活动。首靠自身取得宝贵样品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说,环球考察的三个预定目标已达到并有所突破。一是实现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工作由单一的太平洋考察区域向三大洋扩展,实现了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向多种资源综合调查的转变,拓展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中的活动空间;二是对西、中太平洋海山区的富钴结壳、三大洋中脊上几个关键热液活动区的海底硫化物系统及其周边极端生命现象的考察均有新的发现,并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样品;三是顺利完成了对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装备的现场试验和验收。证明自主研究设备可靠
据介绍,此次科考活动中使用的设备,很多为我国自主研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在实际运用中稳定可靠,效果良好,标志着这些设备从科研成果走向了实用化阶段。如我国自主研制的电视多管沉积物取样器,在2005年6月17日进行的太平洋海域试验中获得成功,获取了几乎保持原状的近5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对提高我国在海底水界面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内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考察工作,使我国的深海大洋人才队伍得到了扩充和锻炼,积累了工作经验。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王飞说,环球科考活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中的国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