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评新闻
泉州市西街
年志
2004年
○西街正在保护整治,一些经历半个世纪风雨的老字号——老记面线糊、侯阿婆肉粽都搬走了。
○西街硕果仅存的一家布店生意不大景气。
2005年
○西街钟楼片区改造火热进行中,一幢幢新房在街口拔地而起。
○布店老板想改行卖服装,但最后还是坚持卖布。
早报记者陈雷文/图
采访时间:腊月十六、十八
过了钟楼,走到街口,就能看到两排新建的二层楼房,弯钩状的屋角,红白相嵌的砖石构造———新盖的楼房却透着一股老街的情调。一层是一排店铺,刚刚建好就有人做起春联生意,火红的春联和彩灯从店里一直挂到了骑楼上……
布店客少
腊月十六,星期三,下午3时。
雨中的西街显得格外冷清,坐在颜建国的店里大半个钟头,只见到几辆摩托车和公交车从店门口呼啸而过。店铺的生意和这条街一样的冷清,颜建国独自坐在店铺的角落里踩着缝纫机做寿衣。老布店还是老样子,一切如故。
“今年的生意比去年还差,也只有寿衣卖得好一点了。”颜建国搬了块凳子请记者坐下念叨了起来,“偶尔有个老人来扯块布做件内衣什么的,要么就是买件被套。”
老布店的生意主要还是靠原来的街坊邻居“捧场”,可这些年,许多原本住在西街的老顾客都搬了出去,来这里买布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颜建国原本想做服装生意,可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的店铺所处的这一带太冷清了。
“菜市场附近比较热闹,那一带的服装店才能做得起来,这一带太冷清了。”
记者离开时,店铺里还是没有客人,颜建国回到缝纫机前继续做起寿衣。
药堂如常
青草药堂的廖师傅离颜建国的店铺只有一小段路程,和往年一样,廖师傅在家门口卖起了春联。几名顾客正在他的摊子前面挑选着各式各样的春联,廖师傅的夫人招呼着春联的生意。记者到他家时,他正在上网查找有关医药书籍。
“很久没到我这里来了吧,快坐!”看到记者,廖师傅站起身烧水泡茶。
廖师傅一家三口人,住着一幢三层的楼房,整幢楼房,除了家具以外,就是一包一包的草药了。和记者聊着,一位阿婆走了进来,“廖师傅,我这几天右脚的膝盖疼得厉害,走路有点发抖,你帮我看看,开几帖药给我。”廖师傅看看阿婆的膝盖,详细问了一下症状。就上楼去了。过了一会儿,廖师傅拿着几帖药走了下来。交代了几句吃药的注意事项以后,阿婆就走了。
“生意马马虎虎了,都是老顾客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相信草药这种东西了?”廖师傅说,“生病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医院,一些疑难杂症来找我的时候,都是跑了好几家医院治不好的。”
下午5点多从廖师傅家中离开时,天空下起了大雨,正值下班时间,街上的人多了起来。
街坊心愿
腊月十八,上午九点,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有14摄氏度。
黄老师已经放寒假了,独自坐在客厅里看着央视的整点新闻,儿子上班去了。
“还好儿子已经出来工作了,已经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黄老师说,“接下去就剩下儿子结婚的事情了。”前不久,黄老师请了几名泥水工人把房子的屋顶翻修了一下。“屋顶漏得太厉害了,来年开春雨季到了不修一下不行。”黄老师的家里虽然少了一个人,但今年她却办了比往年更多的年货。除夕,黄老师想把兄弟姐妹和母亲请到家里来吃年夜饭。
下午,天气越来越冷了。
尾兴师傅穿着一件棉袄坐在店铺里。尾兴师傅的店铺在甲第巷的中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杂货铺里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
尾兴师傅正在准备腊月廿六要到集市上卖的东西,说起店铺的生意,尾兴师傅摇了摇头:“老人家赚点小钱糊口,小巷深处的店铺,都是些街坊邻居来买些油盐酱醋。”
旧货市场过完年就要开始建了,到时候会开一条路通到甲第巷。尾兴师傅的店铺离那条路只有几十米的距离。“等那条路开通以后,希望店铺的生意会好起来,如果店铺就在那个路口就更好了。”说着,尾兴师傅笑了起来。
记者离开的时候,有一位阿婆来尾兴师傅的店里买了一包洗衣粉……
新房渐起
老街在变化中期待着,老街在改造中变化着,将来的西街到底什么样,住在西街和不住在西街的人们一直期待着。
目前,2004年钟楼片区改造规划方案正一步一步地实现着。原来街口两层的老房子不见了,随之而起的是一排崭新的两层楼房,从街口一直延伸到影剧院门口两侧。街口南侧的楼房刚刚搭起脚手架盖完第一层,几个工人正在工地里上上下下地忙碌着。
因为要搬迁了,西菜市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下午才三四点钟,菜市场里已经只剩下两三个卖蔬菜的小摊子了。这里,在改造之后将变成一个古城门。西街西段的旧货市场外面围起了拆迁用的白色围墙,鲜红的宣传标语在围墙上显得十分醒目。原先的旧货市场已经拆得只剩下一间房子和一间需要保护的古庙。几个工人正在拆除工地上最后一根电线杆,记者拍照时,来了一名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他说,过完年这里大概就可以动工修建了。建成之后,西菜市场就将搬到这里。
“希望菜市场搬过去以后生意会好一点。”一位卖菜的阿婆说。
西街与新华路的十字路口,也马上就要进行保护整治工作了。老街,正在悄悄地变化着……
钟楼片区改造如火如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