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作为开年大戏,电视剧《沙场点兵》(北京军区战友电视艺术中心推出)已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的黄金时刻播出,该剧以恢弘的气势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我军现实生活,应该说是一部敢于触及矛盾的现实主义力作。不少观众认为该剧在现实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上有很大的突破,是一部追求创新的作品。当然,它和其它任何一部文艺作品一样,不可能完美无缺,也存在许多的缺憾和不足。观众中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到底应该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成败得失,我们特意邀请几位专家加以点评,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
《沙场点兵》紧紧追踪和扣住了当前中国军队的现实,是一部现实感非常强的力作
丁临一(武警部队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看《沙场点兵》之前,心里不是特别有底,因为我们知道2003年有《DA师》,从那时候开始拉开所谓写军事电视剧大片的序幕。到后来,各军区、军兵种都在结合自己部队的特色,创作体现自己部队特点的作品。看得多了,便有这样的感觉,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大片”,无非就是大场面、大演习,再加上一些男女军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沙场点兵》能不能跳出这个套路,多少有点顾虑。一口气连贯看下来后,很受震动。《沙场点兵》在《突出重围》和《DA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军事大片的创作,从思想上有升华,在艺术上也有一些新的追求。所以它出来以后,和一些同志交流感想,大部分反映都比较好,当然也有人觉得又是演习、又是团长和女同志的情感纠葛、故事编排上有老套路的感觉。但如果把这部戏系统地看下来,应该说它在探索和表现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是有很深的思考的。
《沙场点兵》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最可贵的一点就是紧紧地追踪和扣住了当代中国军队的现实,是一部现实感非常强的作品。从军区高层领导到中层领导一直到基层士兵,把军事演习中形式主义的弄虚作假的东西揭露出来,是这部戏的基调。正是有了这个基调,才拉开了整部戏求真务实、打造精兵的一场场好戏的序幕。从第一场戏开始,紧跟着提出来搞一场没有预案的对抗,再往下引出了这部戏一环扣一环的矛盾冲突。让蓝军成为一支真正的对手,不是逢战必败,这个问题提得有现实的依据。面对我们可能遇到的对手,你这个带兵人到底行不行,只有到近似实战的演练场检验。王杨(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处长):人物塑造方面,这部戏下了很大的功夫,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康凯这个人物,最早作为野狼团团长后来变成猛虎旅的旅长,他也是军队当中有一定大局意识,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同时又是那种个性非常鲜明的人。这个人物在第一次和蓝军对抗失败以后,他军人的血性被激发出来,你叫他转业他不走,一定要投身到这场变革里面去,一定要把猛虎旅摔打出来。
“《沙场点兵》——我们自己也是被点的兵”,这是高层军事指挥员的一种自觉意识
李洋(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干事):关于人物塑造方面,我认为《沙场点兵》有不足也有光彩。剧中类似楚副司令这一级别的人物在前面几部电视剧中都已表现过,但相对于方英达、钟元年、沙景昌……楚淮海多了几分亲和力。他多次强调“沙场点兵,自己也是被点的兵”。是把自己放在了普通一兵的位置上。我们看到,在剧中他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他的思想和认识,包括组建强大蓝军的想法,都是随着演习的变化逐步形成的。这让我们感到人物的扎实。魏副军长可能是本剧塑造得更完整的人物,作者准确把握住了这类人物的
精神品质,用非常恰当的语言、行为描述了他们的心态和内在情感。在现在部队里,像魏副军长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许多人或多或少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一个带有警世意义的人物。演员洪涛的表演入木三分,几乎颠覆了他一贯的“好人”形象。这些年,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反映这一背景下的军事影视作品数量不少:《突出重围》、《DA师》、《导弹旅长》、《驱逐舰长》、《长空铸剑》等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军事变革的环境下,中国军队发展和建设的问题。《沙场点兵》在上述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念。直面部队矛盾,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勇于展开思想交锋,对一些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给予抨击……所有这些,使得我们在读这部作品时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张东(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主任):信息化、现代化,我们已经喊了多年,但实际情况究竟怎样?“当祖国沙场点兵,点到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否胜任?”这是该剧提出的非常沉重,也非常实际的问题。就如开场时的红军猛虎团,太多的荣誉,太辉煌的历史,太沉重的精神负载,以及在以往的演习中太轻易取得的“胜利”,使昔日的下山猛虎,成了“猫”。如何让猫再变成虎,创作者引入了“狼”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战斗精神”的培养。
“大胆地直面军事训练中的矛盾”,我们喊了很多年,但这部作品才是真正的开端,其思想意义应大于艺术意义
陈先义(《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我认为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沙场点兵》最大的贡献不在于给我们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也不在于留下多少难忘的形象,而在首次大胆触及了军事训练中现实的矛盾,并且有些是较尖锐的矛盾。自从90年代以后,大胆的触及现实矛盾一直作为一个口号,在历次军事文艺创作会上叫得很响。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希望出现的触及现实矛盾的作品却很少,反倒是一些历史戏、言情戏异常火爆。一方面因为触及现实生活矛盾的作品送审比较严格。但关键还不在这里,还在于写现实生活要吃更多的苦,要持久地深入生活。文学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火炬,又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这些年观众对宫廷剧的厌烦,对现实题材的期待,已经引起了文学艺术界的关注。前两年,长篇小说《惊蛰》第一次把“演习如同演戏”的敏感话题写进军事文学作品。《沙场点兵》作为电视剧第一次以此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矛盾冲突和人物命运。过去我们谈军事训练成绩,总是习惯用有无人员伤亡和装备有无损坏论成败,这种消极保安全的思想实际上影响着部队军事素质的提高,《沙场点兵》触及了一个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敏感的话题,我认为这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应大于它的艺术意义。
张东:作品精心构筑的四次演习,展示的就是现实部队训练生活的各种矛盾。第一次演习,蓝军“主动配合”,替红军插上红旗,这种开场让观众意想不到。它是对形式主义的嘲讽,也表现出官兵们对这种“演戏”式演习的厌恶。第二次,正式提出无预案对抗。两种观念展开一次漂亮的交锋,但魏副军长主张“无预案有底线”,以不伤筋骨为目的,双方打个平手。实际上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做秀。而楚副司令要通过演习发现问题,并以问题“牵引”下一步的训练。围绕这次演习前前后后的活动:魏副军长大打亲情牌、战友牌,甚至不惜运用关系偷情报,康凯与梁明辉交心,陆雅池给康凯支招等,每一次交锋都是针锋相对,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改革的道路上,向前走一步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三次交手是康庞易位后进行的,双方力量对比也发生了骤变。蓝军仿照外军模式,用先进的装备武装起来,成为真正的战场杀手。红军第一次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我认为这是该剧在表现军事对抗方面最精彩的篇章。也是电视剧中最好看的段落。充满悬念、变数,险象迭起,扣人心弦。演习尚未开始,蓝军就堵到红军的门上打,这使演习终于有了真实感、现代感。因为现代战争的模式,就是不分前方后方,可以随时实施远程打击,非接触性打击等。以后的几次起伏跌宕也颇有新意,500公里的战线,占领火车站,气象武器,都非常精彩好看。稍感不足的是作品针对“500公里战场”做的文章还显不够,使观众刚刚被调动起的热情很快又归于平静了。第四次演习带有总结意义,把作者在前面没有来得及表达的思想全部融了进去,所以内容很丰富,如双方请顾问团,动用地方武装,强调地域特点,打人民战争等,演习场面也拍得很壮观,让人大饱眼福。但我个人觉得这个段落有点空洞,主要是没有真正的危机。所以好看和深刻程度反不如上一次。但也算得上是完美落幕。
与其说这是一部武戏,不如说是一部表现军人文化内涵的文戏
陈先义:沙场点兵在塑造职业军人形象上面做了一次尝试。职业军人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高度,有些人可能当了一辈子兵,也未能达到这种境界和高度。职业军人应该是想打仗,会打仗,想打赢,谋打赢的人。这些年,在我军建设中有这么一批青年干部渐渐浮出水面。康凯、庞
承功所代表的正是这样一批新型军人,这样的艺术形象不仅对我们军事学术研究有启示意义,对我们文艺理论的研究同样有促进作用。
范咏戈(《文艺报》总编辑):与其说这是一部武戏,不如说是一部感受军人文化内涵的文戏。在我们被它的战争实景而吸引的同时,也不要减少对它的文化品格的评价。《沙场点兵》是和新军事变革时代同步推出的观念戏,野狼团和猛虎旅的对抗,一直到共同组建的虎狼师参加城市演习,故事几乎浓缩了军事变革的全部历程,不仅制作逼真,更着重在现代军事手段中融入了现代治军之道。我个人认为《沙场点兵》选择表现的是军人生活的主题,军人是离不开战场的,离开战场的军人是很难证实自己的。但是训练场上的军人能可爱,可敬吗?《沙场点兵》从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康凯和庞承功都属于军中骄子,但又都是在困境中磨炼成长起来的。康凯两次面临转业,这对于一个职业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宁可
要处分,请求不要转业,几次交手败北,对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军人性格又意味着什么,也是不言而喻的。他的命运应该说是被推到了极致,而庞承功体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气度,他不仅要面临着婚姻的问号,还要面临着职务安排上坐冷板凳以及对手康凯的挑战。从文学规律上说,只有把人物推到极致才能塑造性格,《沙场点兵》在故事的跌宕中交织着人物命运的起伏,人物身上具备了军人传统的美德,这一切使我感受到了《沙场点兵》的文化品格。军人文化不是一句话说得清楚的,但是观众能够感受到那样一种内容,感受军人生活的同时,应注意提高文化品位,这已经是当前军队电视剧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孟繁树(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我同意这个观点,作品有思想、有文化、有哲理,一般军旅题材电视剧不一定都要承担这些内容,可以有侧重点,但是这部电视剧这几点都具备了,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看这部电视剧,引起我们很多对军人、战争、人生、社会,甚至对我们民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好多问题的思考。康凯这个人,母亲是汉族人,父亲是蒙古族人,作品把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和军人文化,集中到这样一个典型人物身上,这是富有深意的。这里面,作者又通过狼石,狼图腾的崇拜,到成吉思汗等等,这一系列的思考,给我们提出:在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融入全国各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形成一种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大文化,这种中华民族的大文化载体就是康凯和他的战友们,这部作品通过这些人物完成了这样一种中华民族大文化的形成,使我们感觉到这种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由这种文化武装起来的军队绝对是战无不胜的。一部作品能叫一些人想到这样一些东西,所以我说它很深刻。
真正的战斗意志只有在实践中去艰苦磨炼,魏小飞这个形象就有很强的代表性
李兴叶(《文艺报》原常务副主编):我感觉到这个戏是讲理想、讲事业,十分提气的作品。好像在给我们打强心针,一个民族太萎靡了不行,沉迷在物质的领域里面没有精神的东西不行,过去空讲精神也不行,但是全讲物质,不讲精神,同样是很危险的。《沙场点兵》又一次唱响了有理想、追求事业的战歌。尤其在目前的文艺创作中,它是一个亮点。我们现在缺什么,恐怕缺点虎狼之气,我们不是缺人数,是缺这种血性。
李准(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战斗精神和战斗力形成,首先是以特定信仰
为支撑的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的铸造。对于和平时期的军队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战士魏小飞形象的塑造在电视剧《沙场点兵》中格外引人注目,对全剧主题的传达和当代我军军魂的揭示起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剧中我们看到,魏小飞是师长魏嵩平的儿子,又是猛虎团的战士,可是他却偏偏最为胆小,猛虎团参加演习的大部队都已出发,他才慌慌张张地爬上指挥车,气得魏嵩平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他。更有甚者,在激烈的军事对抗演习中,他竟然被吓得患了尿床症,长期躺在旅医院的病床上泡病号。这一笔尖锐、有趣,既为全剧增添了色彩,更使观众在震撼中深思:军人不是天生的勇敢、顽强,闻枪炮声向前冲的战斗意志也是不能遗传的!正如从贫穷中既会激发革命,也会产生犯罪(亚里士多德语)一样,同样是出身于革命军人世家子弟,既能因父母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优秀军人,也能因娇生惯养和依赖父母而骄横或胆小。归根结蒂要看后天实践中的态度和选择。怎样才能形成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把一个胆小的青年培养成勇敢的战士?捷径是没有的,只有到真正的军营生活中去磨练,特别是到以实战为目标的军事训练和对抗演习中去经受考验和锻造。无疑,魏小飞形象最精彩的还是全剧结尾处的那一笔,魏小飞成了植物人后,多方医治无效,急坏了战友和亲人。没有预案的“虎狼行动-3”实兵对抗演习开始了,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魏嵩平用轮椅推着魏小飞来到演习现场,面对轰鸣的炮火和呼啸的战机,一直神志不清的魏小飞突然睁大了眼睛,令人难以置信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向着冲天火光蹒跚前行,并对魏嵩平说:“爸爸,我要参加战斗!”这一笔极具浪漫、理想色彩,却又那样真实可信,让观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它是对当代我军应有的战斗意志的一次深情呼唤:真正的战斗意志只能在真正的战斗(演习)实践中去锻造和唤醒!魏小飞形象虽着墨不多,却魅力独具。这一形象的成功不但深化了主题,也是该剧对当代我国军人画廊作出的一个新贡献。
离贵族戏近了,离老百姓就远了。《沙场点兵》壮观后面也有缺憾
范咏戈:作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这三个女性的身上,陆雅池生活在部队当中,在故事当中作用还不小,而美女记者则是外加的,对她的设计有些落套。二是人物间亲情关系设计太多,很多是父子、翁婿、兄妹等等,作者的用意是要说康庞二人不顾亲情要坚持的东西,但是实际效果没有完全达到。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军中贵族剧的感觉,容易造成收视障碍。因为离贵族戏近了,离百姓戏肯定远了。军人要成为时代楷模和青春偶像,这是对的,但要防止艺术创作上的贵族化。
陈先义:让过多的家庭生活介入军事指挥层面,又让那么多有七亲八故的血缘关系的女性都在同一个部队,对于我们这样一支倡导五湖四海的人民军队来说,缺乏生活基础。把对当代军事颇有研究,关键时刻总高人一筹的角色,放在陆雅池这样一个女医生身上,也是让观众难以认同的。
孟繁树:这三个女性中几个形象的出现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剧情当中去,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我倒有另外一种看法:军旅题材电视剧,首先是给军人看的,同时也是给全民看的,有点感情纠葛,好看些。可以设想,没有那个女记者,怎么使我们了解到康凯和那些事情?至于怎么把它处理得更好,是需要提高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戏对龙图腾的解释是错的,认为龙图腾是皇帝的象征。
李兴叶:龙是比较虚幻的。龙是农耕文化的代表,表现的是对水的渴望。
孟繁树:我认为这里面有点贬义。军队需要狼图腾,需要血性,但是不要跟龙图腾做比较,我觉得它们应该是互补的关系,不是哪个优秀,哪个不优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