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广无偿献血工作过程中。但是大家在献血的同时也要知道一些献血的基本常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奉献爱心的初衷。
献血需要的是适龄人的参与。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血液成份并不完全相同。 人体的衰老,不仅表现在外貌上,还表现在主要脏器和血液成份的变化上。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内血细胞再生能力减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酶活性降低,代谢能力也随之降低。同时,老年人血液中各种淋巴因子以及α—巨球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由于代谢能力下降,老年人献血后,血液恢复较年轻人慢。在不同国家,生活水平、健康状况各有不同,因而各国对献血年龄的规定也不完全相同。我国的《献血法》根据国情,规定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这样便不难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领导献血时为何受到医生的劝阻了。
献血者还要有适当的体重。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总血量大约为体重的7%-8%。一个体重为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总血量约为3500-4000毫升,其中约20%的血贮存于人体“血库”——脾脏、肝脏和皮肤中。当失血时,人体“血库”中睥血就会动员到血循环中,补充失去的血液。当一个人失血达到总量的15%时,可发生急性低血容量反应。献血400毫升对于50公斤的人来说相当于失血11%,对于45公斤的人则失血达到13%,因此体重要有一个最低线。我国《献血法》规定的体重最低线为:女性45公斤,男性50公斤。
王小姐去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结果因为血红蛋白低于献血标准,而失去一次献血助人的机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携带氧气的蛋白质,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称为贫血。贫血患者本身存在机体缺氧的表现,献血后可能使缺氧症状加重。我国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献血者的血红蛋白数为,女性不低于115克/升,男性不低于125克/升。
张先生夫妻两人都患有高血压,他们听说献出一部分血液后能降低血压,所以夫妻俩一起参加了献血。这其实也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高血压的人献血时冠状动脉(营养心脏的动脉)可能会痉挛,引起一时性缺血,导致心绞痛,有形成心肌梗死的可能;另外,高血压患者献血后血压下降,血流减慢,易形成血栓。我国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献血者要有正常血压,其收缩压为12-18.7千帕(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12千帕(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为4-5.3千帕(30-40毫米汞柱)。
李先生一个月内第二次登上流动献血车要求参加献血。他的无偿献血储蓄卡上已经有200毫升血液,现在感觉身体不错,还想再献200毫升,但是医生却婉转地拒绝了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献血后血液成份的恢复有一个过程,血液中的各种成份,恢复起来有先有后,恢复最快的是血浆,丧失的部分浆当天就可以通过组织渗透而得以补充;恢复最慢的是红细胞。血液各种成份一般在3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到献血前水平。考虑到献血后血液成份完全恢复的时间和献血者的健康情况,我国《献血法》规定: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
制定上述各种规定,都是基于从献血者健康水平出发考虑的,同时,为了保障受血者输血的安全有效,对于献血者还有很多要求。 有位在校学生,响应号召,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在献血前一天,医生通知他须饮食清淡,不能吃油腻食物,他感到困惑不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在食用含脂类较多的食物后,大量的脂类物质进入备注,会使血液中的脂类大大增加,形成乳糜状血浆脂蛋白,含有这种脂蛋白的血液称为“脂肪血”。脂肪血作为血源输给病人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脂肪血中的脂蛋白对于受血者而言,是一种异体蛋白质,能够刺激受血者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使受血者出现寒战、高热等输血反应。因此,血脂高的人和献血当日吃过油腻食物的人不能献血。
献血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但是如果病人输了具有传染性疾病的血液后,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还将雪上加霜,给病人增添新的痛苦。这些血液传染病中常见的是乙型肝炎,因此乙肝病人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不能参加献血。患有其他疾病,如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患者也不能参加献血。当然,并不是人人在献血之前都知道是否存在这些疾病。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各级血站、血液中心都建立了完善的血液检测系统。对于献血者而言,每次献血还相当于做一次免费体检呢。
献血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适合的年龄和健康的身体。因此,献血者在献血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献血的要求。有了好的献血条件就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