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日报1月23日讯 1月20日上午,市人才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分外热闹,我市2006年春季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暨人才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
在人头涌动的各家招聘单位的摊位前,一位老师模样的中年女子领着一群学生在人群中分外引人注目,这是市商业职业学校的王延军校长带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20多名学生前来应聘,王校长告诉记者,交流会之前,她就已经对照招聘单位的条件找出了对口的10家单位,今天带着学生一起来谈谈,“虽然提供的职位学历要求大多是大专以上,我们对此并不感到‘气短’,这几年职业和中专类的学生销路非常好,很多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前打来电话要人,参加这样的交流会是想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 ”
记者注意到,许多事业单位是学生们注意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在海宫学校的摊位前,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学校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虽然存在编制的制约,他们依然想把机会留给最优秀的人才。一些民营和私营单位也吸引了许多人驻足,“我们非常注重人才的实用价值和动手能力,可是一些学生不能吃苦,过几天,我们还想再面对社会开办一个小型的招聘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营企业老板对此有着自己的苦衷。
据此次交流会的主办单位——市人才服务中心的张明主任介绍,今年招聘单位比往年减少了近五分之一,主要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到市场招聘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的。其原因之一是事业单位受编制和“凡进必考”制度的限制,人才市场解决不了人才进人问题,同时市场的公开、透明程度高,面对求职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阵势,企事业单位自身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入场应聘的人才层次、专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据了解,来参加的学生专业大多集中在师范类、卫生类和会计类,而近年来需求越来越大的如采煤和掘进类的学生几乎没有,降低了交流会对企事业单位的吸引力;三是供需见面会经费要通过收取摊位费来解决,费用虽然不多,但和市劳动力市场免费入场的优惠条件相比,竞争力还是差点,政府如果能够在人才交流方面加大扶持,强化市场服务能力,会吸引更多的单位和人才入场进行招聘或应聘。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不高相对应的是,很多学生也在抱怨国有企业单位虽然相对稳定,但待遇低,有的已经开始把目光集中到民营与合资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同往年相比,今年入场的招聘单位有所变化,78家招聘单位中就有55家民营与合资单位,已完全成为人才招聘的主体,这一方面表明民营与合资单位已经开始注意到自身的分量了,同时也充分反映我市所有制结构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当然,交流会反映出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市人才服务中心统计,2006年,我市将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3120人,专科毕业生3949人,各类中专毕业生2822人,大中专毕业生合计9891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246人。而全市党政群机关以及国有、民办企事业单位上报的2006年人才需求计划仅有1934人,仅应届毕业生这一新生人才资源,即比需求高出4.11倍,供远远大于求。(黄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