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鞭炮过年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许多市民希望拥有的权利。今年是北京禁放鞭炮12年之后的首次开禁。许多人为之欢欣鼓舞,他们希望通过燃放鞭炮,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欢乐。
不过,既然鞭炮燃放被禁如此之久,那么必然有其被禁的理由。 在人口和建筑密集的城市中,燃放鞭炮确实对社会和市民有诸多弊端,这些弊端并不会因为开禁就解除。虽然在开禁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许多规定,对鞭炮的燃放、销售、运输和存储等等行为进行了相应限制,希望将鞭炮燃放的弊端降到最低。但是,燃放鞭炮的弊端显然不可能因为有了一些规定就一扫而光,开禁之后的情况究竟会如何,不仅取决于燃放鞭炮者是否遵守法律规定,还取决于他们能否尊重公共道德。
燃放鞭炮必须遵守法规,注意公共安全。此次鞭炮开禁之前,政府有关部门就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对可能出现的事故采取了预防措施,而且制定了相关规定,防止任意燃放带来的事故隐患。可是,并非有了法规就万事大吉,从本报记者调查的情况看,众多市民对相关法规的具体内容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人错以为允许放了就是彻底放开、不受限制。因此,加大对鞭炮燃放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让燃放者留心学习相关规定,是保证公共安全、防止事故隐患的必要环节。
燃放鞭炮必须注意个人安全。实际上,法律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不可能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此次的相关规定中,主要的关注点是防止公共安全隐患,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加油站、幼儿园等等公共场所给予了特别的保护。可是,对如何保护个人的安全,规定中并没有详细的阐述,而且也难以监督执行。
特别是燃放者自己的安全,其他人和法规都很难保护,只能依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实现安全燃放。事实上,保护个人的安全是鞭炮燃放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开禁之后,出现人身伤害远比财产损失更大,这将让人更为痛心。
燃放鞭炮必须遵守公共道德。从理性上来说,鞭炮开禁是对部分市民燃放权利的尊重。但从感情上来说,不少人还是不支持在城市燃放鞭炮,除了鞭炮是一种危险品,更让人担心的是极少数燃放者的素质和公共道德修养。
比如,在城市街头,少数青少年常常会将鞭炮作为一种骚扰和侵害路人的工具,在看见路人被吓得惊慌失措之后,他们却欢呼雀跃。虽然这只是极少数人的恶劣行为,但它对公众心理安全的影响却不容小视。
因此,虽然禁放鞭炮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一部分人的乐趣,可事实上也保护了大多数市民的安全。那么,鞭炮开禁之后究竟效果会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放者本身。燃放鞭炮的人只有在尊重其他人的权利之后,才能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
可是,目前的形势似乎并不令人乐观,虽然现在尚未到鞭炮燃放的时间,一些地方却已经出现了违规燃放和影响他人安全的现象。如果燃放者不能将燃放行为对他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不可能让多数市民尊重他们的权利,燃放者也难以将自己的权利继续维持下去,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将自己的快乐,长期建立在别人的不安之上。
总之,只有既遵守法律又遵守公共道德的文明燃放行为,才能最大限度避免鞭炮开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不过分影响社会安全和他人的权利,也才能让鞭炮开禁的措施,为广大市民所接受,从而长久保障鞭炮燃放者的权利。也只有燃放者都依法文明燃放,才能真正发扬和保存中华民族的传统,促进社会的平安与和谐,让民众放心享受鞭炮带来的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