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末,我国20余家轮胎企业连续遭遇了南非、墨西哥、印度的反倾销调查
我市L橡胶有限公司与几家大鳄级轮胎企业明确表明应诉态度
这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后第一案,也是今年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第一案
一周之内两国发难
1月18日,记者几次拨打我市L橡胶有限公司进出口贸易部办公电话,充斥满耳的是“嘟嘟”的占线声。 终于,电话的另一端传来部门负责人王国美经理的声音。她在电话中证实,包括L公司在内的全国多家轮胎企业,一起遭到了南非橡胶轮胎反倾销调查,并决定应诉。她同时透露了调查的最新进展情况:“一方面,我们正与国家橡胶工业协会‘解决贸易争端委员会’轮胎组积极沟通,掌握最新动态;同时,我们也与南非一家客户密切沟通,准备共同聘请律师,着手应诉。”
“按下葫芦起了瓢”。L公司在忙于应对南非反倾销调查时,又在一周之内连续接到另外两国的反倾销调查公告。据王国美介绍,2005年12月23日,墨西哥调查机关宣布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旅行小客车和轻型卡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L公司名列其中;而7天后,印度商工部应印度汽车轮胎生产商协会的请求,也正式发起了对中国斜交胎相关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为大客车、卡车的橡胶轮胎(含内外胎和衬带),在被指控的近20家中国企业中,也出现了L公司的名字。按照规定,应诉企业应在1月26日前向墨西哥调查机关提交调查问卷。
中国轮胎干了什么
王国美说:“公司产品进入印度市场是在2001年,而登陆墨西哥和南非市场的时间还要晚些,是在2004年。这些国家均属我们开拓的新兴市场。”这些国家也是同卷入此番反倾销调查的上海三角、山东成山、河南风神等轮胎企业的新兴市场。从先前南美地区的委内瑞拉、秘鲁,到亚洲的印度、欧洲的土耳其,再到今天非洲的南非,反倾销的急先锋竟是作为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轮胎到底做了什么,让他们如此大动干戈?
山东工商学院国际贸易学院的梁教授告诉记者,倾销的行为由3个要件构成,即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这种倾销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05年,我们出口额1亿多美元,主要市场在欧美。其中,南非、印度和墨西哥三国的总和仅500万美元。”王国美表示L公司向此三国的出口额在其国内消费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很小。仅以墨西哥为例,目前我国对其轮胎出口量仅有大约五六十万条。
国内轮胎企业目前尚显嬴弱的出口,在登陆拥有庞大消费市场的“反倾销”国家时,真的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吗?答案在比较中似乎不言自明。
谁在幕后扣动扳机
办理国际反倾销案经验丰富的律师张毅近日公开指称,名义上提起反倾销案的是南非轮胎生产商协会,但背后实际操纵该协会的则是世界轮胎巨头。国内已经有媒体披露,在查阅南非申诉人申请书后发现,南非轮胎生产商协会只有普利司通、固特异、邓禄普、大陆四家会员,它们都是世界著名的轮胎企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有关人士也曾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轮胎生产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轮胎出口海外。然而,欧美市场已被其本土企业垄断而难以开拓;同时,这些垄断国际市场近60%份额的跨国公司在中国频频建厂,通过各种手段来挤占中国企业的国内市场,迫使中国企业只能加大开拓海外市场来弥补国内损失。
就在中国企业刚刚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时,这些世界轮胎巨头意识到自己的国际市场份额受到威胁,便通过多起反倾销案件来挤压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
据烟台市外经贸局透露,2005年,全国遭遇18个国家的51起反倾销调查,其中60%以上的是发展中国家。“表面上,扣动反倾销‘扳机’的是发展中国家,而真正隐藏在弹膛里的枪药是谁?大家似乎都不难猜测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贸人士这样形象地说到。
积极应诉绝地反击
“根据以往反倾销案例,应诉,虽然花费会有些大,而一旦放弃市场,代价将会更大!”王国美在谈到南非一案时这样说。
2004年8月,土耳其对我国出口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向该国出口轮胎的10多家中国企业只有3家应诉。结果,土耳其外贸署终裁认定中国出口轮胎存在倾销,决定按到岸价、按不同税号分别征收60%或87%的反倾销税,使我国不少企业不得不放弃这块市场。
“事实上,中国企业越是退让,国外企业利用反倾销武器迫使中国企业退出的市场就会越多。而中国企业可出口的市场越少,那么就越容易发生多个企业集中出口一个市场的情况,也就越容易在‘反倾销’方面授人以柄。”张毅律师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总结道。
因此,国内轮胎业在应对国际竞争对手的国际贸易战中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抗辩,对于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和利益,其必要性毋庸置疑。
对这次“绝地反击”,市外经贸部门和涉案企业都底气十足。市外经贸局世贸科负责人介绍,去年5起来自南非的反倾销案,其中4起未采取措施,另一起胜诉。更重要的是,南非已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对应诉企业是相当有利。中国企业当初失利土耳其就与未获得此待遇有关。自身实力雄厚的L公司表示,如果裁决客观公正,胜诉应在情理之中。(因涉及商业机密,故将涉案企业名隐为“L橡胶有限公司”)本报记者孟宪臣通讯员 杨坤元
烟台反倾销应诉不完全档案
据烟台市外经贸局1月18日最新统计,2001年以来,涉及我市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立案有11起,被立案调查企业30余家,18种商品,主要产品有刹车盘、果汁、柠檬酸、箱包、大理石、大蒜等,涉案金额2.6亿美元,积极应诉的企业大部分胜诉或获得有利的裁决结果。
胜诉第一案:安德利果汁案———
1998年,美国商务部接到一些美国企业的申请,要求对中国输美浓缩苹果汁征收91.84%的反倾销税。
1999年6月7日,浓缩苹果汁反倾销案在美国商务部立案。随后,安德利公司联合国内其他9家企业应诉。
2000年4月,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中国10家应诉企业的加权平均税率为14.88%,其中安德利公司为“零税率”。
旷日持久的刹车盘案———
1995年,一些企图将中国刹车盘挤出本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向美国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对中国输美刹车盘征收反倾销税。
1996年,刹车盘反倾销案在美国商务部立案。
2002年,由烟台一家刹车盘企业发起、连续7年与美国展开的旷日持久的“洋官司”,以我方连年获得零税率而节节获胜。
速战速决的水泥案———
2002年2月,招远金华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和蓬莱民祥水泥厂接到韩国贸易委员会正式文件,被要求接受反倾销调查。
同年10月10日,两家企业派员参加了由韩方召集的汉城听证会,以充足理由驳斥了对方的起诉和指责。
同年12月,韩国贸易委员会裁定两家企业生产的水泥在韩国市场无反倾销行为,允许两家企业产品进入韩国市场。
在拉锯战中胜诉的果汁案———
1999年6月,8家美国果汁生产企业联名上书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企业提出反倾销。随后,烟台“源通”果汁公司联合10家企业在美国打响了反倾销官司。
2000年6月5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审裁决,我国10家应诉企业的反倾销关税加权税率为14.88%,“源通”的税率为9.8%。
2001年10月,源通联合另外4家浓缩果汁企业就美国商务部不公正裁决向国际贸易法院提交上诉。
2004年2月10日,美国商务部根据国际贸易法院的最终裁决,签署了修正后的反倾销令,“源通”出口美国享受零税率,美国并退还此前企业缴纳的全部反倾销税。
“先输后赢”的蘑菇罐头案———
1998年1月8日,美国七家厂商成立“深加工蘑菇贸易同盟”,联名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起诉,对中国产蘑菇罐头发起“反倾销”调查。
2003年11月,先前放弃应诉的山东九发食用菌有限公司正式向美国商务部提交“新出口商复审”要求。
2005年10月,历时两年,耗资200万元,九发公司与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次交锋,最终获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