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制定桂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00六年至二0一0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具有重大意义。中共桂林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桂林实际,对制定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
(1)十五重大成就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克服了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十五时期,预计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1.1%。2005年,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了1.1番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2000年的33.0:30.7:36.3调整为2005年的24.3:39.8:35.9;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25.6%提高到2005年的33.0%;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对外开放持续扩大;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取得新成绩;就业、再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我市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十五的发展历程为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桂林市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桂林市情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农林、旅游和科教等比较优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突出抓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工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节约使用资源;加快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六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人民收入,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发展和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十一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重要契机。从国内形势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加入世贸组织的效应进一步显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施,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泛珠三角区域深度合作,为我市加快发展步伐营造了良好环境。从全区形势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战略构想,大力实施工业兴桂,明确把桂林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创造了条件。从我市情况看,十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进入了加快发展新阶段,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热情日益高涨,为我们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精神动力,积蓄了发展后劲。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是后发展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中心城市规模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程度较低;城乡差别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弊端仍然存在等。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勇于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乘势而上,破难而进,奋力开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新局面。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要求
(3)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和平安广西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市,构建富裕、文化、生态、平安的和谐桂林为主要目标,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保障,贯彻落实五个统筹、六个必须,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突出抓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工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发展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进程。
制定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科学发展是巩固和提升山水甲天下品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内在要求。加快发展是桂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缩小与区内外先进地区的差距、实现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桂林的发展要在提高质量、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发挥自身优势。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农林、旅游资源优势和科教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大力推进工业化;适度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城乡发展良性互动。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旅助农、以城带乡新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完善和拓展城市功能,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充分发挥城市和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市、县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创新创优,大力营造创新、创优、创业、创造、加快发展的社会氛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决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和束缚,改善环境,营造氛围,进一步激发全民的创业冲动和热情,鼓励和支持人们创新、创优、创业、创造。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市科教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切实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发展切实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集约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坚持科学开发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依法保护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彰显桂林山水特色、历史文化、现代风貌和国际形象。
--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和加快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交流合作。以更大决心深化改革,加快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推进市场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区域合作领域,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便利程度,推动我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利益协调,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4)明确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应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的基础上,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明显降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财政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培育壮大;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跃上新台阶,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特别是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的和谐桂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打造桂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抓紧制定和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农民新村建设规划。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土地流转办法,建立以工促农、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发展一批以我市大宗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农户多的种养、加工、流通支柱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我市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比例。着力引导优势农产品向区域性、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水果、反季节蔬菜、罗汉果、食用菌、优质畜禽、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把桂林建设成为南方区域性优质果蔬生产、出口基地,畜禽养殖、加工示范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统一监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6)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广辟农民持续增收路子,放手发展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提高非农就业比重,拓展非农收入渠道。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运销体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外销比例,规划建设好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各类企业按市场运作方式,在一些重点城市建立桂林农产品展销窗口,采取连锁超市、订单销售、网上交易、拍卖等方式,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和外联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开发效率。建立健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扶助的制度。
(7)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突出抓好村屯规划、建设用地调整和农村道路、人畜安全饮水、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医疗、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新成果、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以桂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小康文明示范村和文明卫生村的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深入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继续抓好卫生村的创建和巩固工作,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美化庭院等工作,大力推广沼气利用,在市、县环保部门技术指导下,实行农民生活及生产垃圾、污水就地规范处理,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巩固和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整体面貌。
(8)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培训体系,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加强对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引导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四、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工业,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实力
(9)加大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地。要在坚持市场化运作、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一区多园建设模式,加快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桥园、铁山园、秧塘园的发展,不断扩大工业发展空间,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工业产业聚集区,把园区建设成为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平台,从而形成配套完善、结构合理、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工业布局,同时,要突出各自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县区工业,实现高新区的工业与县区工业联动发展,构筑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10)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和企业,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研发机构、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博士企业孵化器的建设。重点加快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优势企业,逐步形成产业的群体优势,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通过注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汽车及零部件、机床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工业整体结构优化。
(11)培育壮大增量与盘活优化存量并举,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以具有潜力的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橡胶制品等工业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步伐,努力形成项目建设在建竣工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准备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的局面,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资本运营,加快资产重组,促进更多存量和增量资本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和区域龙头企业,促进工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积极扶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桂林市环保要求、有市场前景的中小项目和企业。
(12)打造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推进一批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骨干企业,推进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强化名牌、名城、名企、名人战略,在争创自身品牌、确保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资、合作,增强食品饮料、中成药、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的品牌实力,加快一批现有优势品牌产品的二次创新,不断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五、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效益,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
(13)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科学整合旅游资源。按照整合资源配套成龙、错落分工差异经营,形成合力整体成长的思路,以两个转变、五个增加为着力点(即: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从以风景观光旅游为主向集风景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欣赏、休闲娱乐、会展和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多元化旅游模式转变。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在桂林的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在桂林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业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加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整合旅游产业各种要素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产业集约化。积极支持旅游企业集约化发展,改变目前旅游企业弱、小、散的状况,加快培育强势旅游市场主体,特别是引导、鼓励旅行社兼并重组,与市外、境外的大型品牌旅行社重组,促进旅行社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增强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优化漓江游览方式,增加多元服务项目,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改造提升一批传统旅游景观设施,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增创旅游产品新优势。优化线路设计,创新旅游方式,丰富游览内容,努力创造集风景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欣赏娱乐、休闲度假、会展商务为一体的多元旅游模式,满足国内外游客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14)强化桂林旅游整体宣传,大力拓展客源市场。认真实施主市场、主渠道、主力军、主产品战略,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提高旅游营销效益。开展市场区域营销联合协作,努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彼此促进的旅游市场开发新格局。建立完善市场研究、沟通、决策和反馈机制,科学把握各类客源市场的消费需求,实现各类客源与产品的市场对接。要把旅游宣传纳入全市总体宣传工作之中,统一安排。要利用现代传媒的各种手段进行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进一步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提高旅行社自组外联能力,加大境内外客源市场营销力度,在巩固台、港、澳地区和日、韩、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向欧美澳等国外市场拓展。
(15)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力争入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认真实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资源开发准则,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要在切实保护好、利用好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适度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突出个性、特色和潜质,稳步推进县域旅游业发展。杜绝重复、低水平建设,杜绝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避免恶性无序竞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市场的日常监管,严厉惩处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端旅游人才,把桂林建设成全国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16)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其它服务业。拉长、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桂林特色,集观光、休闲、购物和文体活动等为一体的服务业格局。加强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中心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商业配送网络,构建适应旅游城市特点、辐射面广的商贸流通和仓储物流等服务业体系。利用旅游城市游客量大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会展业、文化体育业和交通运输、酒店餐饮、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六、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发展良性互动
(17)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桂林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完善重点区域和地段的详细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在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东、西外环路建设,尽快形成城市快速环道路网,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健全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巩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成果,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大市容市貌的整治和管理力度。坚持教育和管理并重,建立健全、落实好管理的长效机制和体制,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18)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发挥区位优势和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国际旅游航空枢纽的目标,加强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构筑以快速、安全、管理现代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强铁路、公路和水路等路网和旅游通道建设,完成县际二级公路改造,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乡镇及行政村的公路等级。加快电源开发和电网建设。加强城乡广播电视、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漓江防洪、补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桂林防洪抗旱和漓江枯水期补水能力,逐步建立防洪减灾预警、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三个体系,确保安全供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稳步推进城镇化。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县城和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城镇建设,突出抓好旅游通道和百里长廊沿线建制镇建设。加强供水、排水、供电、环卫、国林绿化等城镇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小城镇,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增强幅射带动力,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地域性经济和文化次中心,努力建设以桂林市区为中心,以中心集镇为纽带的桂北现代城镇群。
(20)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富民兴县、市场导向、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主要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县域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做大做活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城乡商贸和服务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