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自然的最佳生态是绿树与红花、草木与流水的高度和谐,那么金融的最佳生态则是资金运转的良性和有序、活力与健康。前者包含着造化和人文的恩泽,后者则需要社会和人类的智慧。今天,金融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核心,大到国计,小到民生,无时无刻不对我们发挥着深刻影响。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呢?中国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是人行渭南中心支行昂扬奋进的一年,也是全面收获的一年。截至2005年12月底,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经济继续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经济增速加快,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0%、利润增长3倍。金融机构为地方经济注入源头活水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各项存款余额411亿元,较年初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237亿元,较上年增长6.27%。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金融运行持续平稳,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夯实基础 打造环境
毋庸讳言,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渭南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尽管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加工利用的能力差;尽管有致富的迫切心愿,但缺乏金融的强有力扶持。一面是企业缺钱贷不来,一面是银行有钱不敢贷。金融信用危机、社会个体甚至群体的诚信缺失、对于金融债务有意无意的规避和逃废等等不健康的经济行为,严重地制约着渭南经济和金融的长远发展。
如何打破这个“瓶颈”,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金融生态模式,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的双赢?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和辖内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破解难题,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打造五个软环境。
一是努力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做好个人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为各家金融机构和有关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是努力构建规范的制度环境。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掌握国家金融政策,分析判断金融运行态势,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有关问题,通报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和重大经济决策,为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确定信贷投向,促进银企合作提供依据。
三是努力构建完善的法制环境。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正常的社会信用秩序。积极开展金融公证业务,提高违约合同执行率。
四是努力构建协调的市场环境。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尽快形成防范风险能力强,制度健全完善,业务操作规范,担保范围覆盖全市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担保机构信用评价制度。
五是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环境。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分析体系,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全面分析和把握渭南金融业经营状况,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金融命脉 诚信为天
金融在表面上经营的是货币,骨子里渗透的却是诚信的精髓。任何有悖诚信的作为,都是金融业发展的致命伤。如何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诚信体系,就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现代经济社会,培育诚信企业是构建诚信体系的关键。为此,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诚信评定活动,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在金融诚信企业评定中,人行渭南中心支行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评定不搞终身制,定期组织评选,动态把握企业经营的最新状态;二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评定过程中发现有失信行为的企业不予评定,评定后一旦有任何违背金融诚信的行为,当即实施“摘牌脱帽”;三是加强“诚信优惠”、“失信受罚”的利益引导机制,倡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
人行渭南市中心支行行长韦尧斌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展诚信企业评定活动以来,分三次共评定出金融诚信企业178家,其中2005年评定诚信企业68家。诚信企业评定活动开展以来,违背诚信经营的金融事例大大减少,金融经营的氛围趋于健康。
除了对企业进行诚信评定活动外,人行渭南中心支行还在全市11个县、市、区,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活动。金融单位除了对评选出的“信用户”颁发支农“便民卡”、对评出的“信用村”公开授牌以外,还在资金扶持政策上予以倾斜,使“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济新风尚深入人心。截至2005年底,全市已评选出信用乡(镇)12个,信用村406个,信用户27.4万户。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真正尝到了信用的甜头,明白了“信用是金”的真谛。
诚信的金字招牌树起来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初战告捷!紧接着,渭南金融人双管齐下,乘胜追击,对困扰金融生态的痼疾暗疮——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行为,进行了坚决清除。
在人民银行的牵头组织下,公检法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渭南市各家金融机构联合出击,严厉打击各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制定了《金融债权管理行长(主任)联席会议制度》,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在全市紧锣密鼓地开展依法清欠工作。据统计,近5年来,渭南市金融系统共计依法起诉各类企业悬空逃废金融债务案件1741起,收回贷款本息5.79亿元,有力地维护了金融债权。
支持发展 实现双赢
为了有效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服务支持当地经济建设,人行渭南中心支行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努力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绩效。
他们编制了《二OO五年渭南市货币信贷政策操作指引》,制定了支持辖区“三农”发展、支持辖区中小企业发展、支持辖区果业发展等四个信贷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人行通过新闻宣传、信息简报、送阅件、情况反映等及时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传递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通过召开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努力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
人行渭南中心支行副行长马小明说,仅2005年,渭南市各金融机构共向辖区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近30亿元,重点支持了韩城二电、富平水泥、蒲城电厂、尧柏集团、北人印刷、高速公路建设集团、黑猫焦化等企业和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使渭南经济和企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了支持“三农”,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从政策上倾斜,几年来,人民银行累计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34.92亿元,大力支持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兴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满足了全市70%以上需要贷款农户的发展需求。目前,全市重点支持建成了临渭区畜牧业和优质冬枣种植基地、富平县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白水县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大荔县大棚蔬菜瓜果基地等等,使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经过人行渭南中心支行一年的辛勤付出,渭南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骄人成绩。社会信用意识提高了,区域经济活力增强了,经济金融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但是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新的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他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将一如既往地迈着坚实的步伐,期待更大的作为。
(姜向阳 本报记者 李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