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俊本报记者余向华文/图 2005年12月25日,第十三届“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揭晓。周毅,沐川县海云乡同心村年仅27岁的支部书记,成为全川唯一入选的志愿者。
1978年,周毅出生在大英县一农民家庭。 2003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为把学到的知识报效父老乡亲,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东部工作的机会,毅然报名参加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志愿者。当年8月,周毅来到川西南边陲山区沐川县,主动请缨到离县城最远的海云乡工作,联系最贫困的同心村。
助学
到海云乡不久,担任乡长助理的周毅翻山越岭,跑遍全乡所有村组。不到一个月,他就和村民们打成一片,村民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山区缺教师,分管文教的他就经常到乡、村学校上课。靠助学贷款上完大学的周毅深知贫困生求学的艰辛。同心村3组一对残疾夫妇的女儿读初二,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周毅毫不犹豫地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400余元为女孩交清了费用。为救助严湾村3组的一位贫困生,他又慷慨解囊200多元。
修路
因为“出行难”,农民盼富求变的热望被卡在大山里。修路,让周毅赢得“拼命三郎”的外号。
2003年9月10日,周毅路遇同心村4组几个村民抬着一头肥猪到集镇交售。当了解到卖一头肥猪人工费就要60元时,周毅问大家为什么不修条公路。60多岁的村民张玉成感慨地说:“我们想修路已经想了20多年,就是不齐心,一直没修成。”
听者有意,周毅暗下决心,一定要修成这条路。他向乡党委、政府自荐,担任同心村4组公路建设总指挥。他在村上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挨家挨户做协调土地的工作。入冬后,他与村民们日夜奋战在工地上,终于修通两条宽5米、总长4公里的公路。听着村民的欢呼声,双手磨起了老茧,体重减轻10多斤的周毅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
治穷
2003年底,海云乡同心村支部换届选举,周毅以高票当选村支书。
周毅与村干部根据同心村的实际,规划制定“加强村级公路建设、扩大种养规模”的发展蓝图。继同心村4组通公路后,他又带领村民新修续建同心村另外4个组的公路,总长达15公里,实现组组通公路。
作为大学生“村官”,周毅注重影响和带动村民转变旧观念,掌握新技能。他带头搞科学种田,在全村推广水稻抛秧、玉米肥团育苗等技术;实施林竹丰产技术,竹片单产提高了30%。为推广科学养猪,周毅多方筹资10多万元,办起村里第一个良种猪繁育示范场,并以此为龙头成立同心村优质猪养殖协会,通过“支部+协会+农户”模式,为村民传授技术,提供服务。去年,全村出栏生猪2500多头,较上年净增500头。
在周毅及村两委一班人带领下,同心村逐渐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林竹、水果、生猪等特色产业形成;转移富余劳动力200多人,年劳务收入300多万元。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700多元,同比增加3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