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 图片来源:宿迁市人民政府网站)
在日前闭幕的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仇和当选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笔者认为,仇和作为一个有争议的官员,当选为经济强省的副省长,无论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还是从体现民意的视角看,都有着独特的样本意义。
首先,个性官员当选高官是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政治文明不仅包括制度文明,还应包含良好的官德、官风,以及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价值取向。著名学者章士钊说过:“为政有本,本何在?曰在有容。何谓有容?曰不好同恶异。”传统的官风崇尚“温良恭俭让”,凡官员无不正襟危坐、四平八稳的,政坛似乎从来不欢迎所谓“个性官员”。仇和有所不同,他在宿迁当市委书记期间被媒体称作“个性执政”。笔者通过查阅报道,了解到他锐意改革,大刀阔斧,敢于创新,嫉恶如仇,还能坚持集体领导,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大家一块儿干。有个性的官员让政治充满了活力。
其次,个性官员当选高官也是民意的体现。古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许多人都担心仇和这种敢爱敢恨、敢抓敢管、敢硬敢顶的官员“走不远”。仇和的当选化解了这种担心,让民意和民心得到了畅快地兑现,这一点尤其让人感到欣慰。
再者,个性官员当选高官给民生的改善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未来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民生、公平与和谐将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仇和是从基层干上来的,他懂得“穷人的经济学”,也深知百姓的希求与渴望。在更高的位置上,他能为更多的民众带来福祉。(北京青年报梁江涛)
链接
各地两会差不多都已在领导换届中画上句号,因为个性官员仇和的升职,江苏省今年两会的“尾声”格外引人注目———媒体、坊间都流行着这样的惊讶:仇和竟然当上副省长了!
一个有争议的市委书记,一个我行我素铁腕治市的个性官员,不仅能被体制容忍,还走上了更高的副省长职位,这对一般公众印象中强调谨慎稳重、回避个性色彩的干部任免机制是一种突破。公众的惊讶表明,体制对官员个性的容忍度大大增加,出乎人们的意料。
2005年,越来越多的个性官员彰显风采,从李金华到潘岳,从薄熙来到张保庆,从王岐山到李宪生……他们以自己的个性,改变了一般官员给百姓留下的雷同、刻板的形象,成为舆论热议的对象。
只有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认同,才是真正的宽容、积极的宽容。仇和的升职,恰恰体现了这种宽容。提升勇于展现自己个性的官员,既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示范。只要执政为民,只要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利益,张扬个性一样可以得到晋升,在更宽阔的政治舞台、更大的政治空间中展现抱负。
个性,我将其理解为赤子之心,而不是一种造作和作秀,其蕴含的应该是一种敢于负责和改正错误的政治勇气、大公无私的政治正气和疾恶如仇的政治良心。一个不敢负责的人,一个眼中只有“政绩”的人,一个对丑恶失去敏感的人,是不会轻易表达自己个性的。
人民不仅容忍个性官员,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政治舞台,这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一个表现。(曹林)
仇和同志简介
仇和,现任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男,1957年1月生,汉族,江苏滨海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1982年1月至1984年11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1984年5月副处级,其间:1982年7月至1983年8月下派常熟市碧溪、浒浦公社锻炼);1984年11月至1986年4月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其间:1985年1月至1985年8月省委整党办派驻淮阴市委任整党联络员,1985年9月至1986年1月在省委党校学习);1986年4月至1990年9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兼院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1987年7月助理研究员,其间:1988年6月至1990年8月下派任丰县科技副县长);1990年9月至1992年12月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2年12月至1996年7月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其间:1995年4月至1995年12月参加省高级管理人才经济研究班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1996年7月至1996年9月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1996年9月至1996年12月宿迁市副市长;1996年12月至2000年12月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2000年12月至2001年8月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宿迁市委书记;2002年1月起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5年6月至2005年9月参加中国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党的十六大代表,十届省委委员,省十届人大代表。
相关阅读:
进入新华网人事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