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墓石争议中首亮相
农民曾用利器将石碑重新粉饰考古、历史学界人士肯定是真品红学界多否定
本报讯
(记者李洁通讯员李永钢)38年前,一个通州农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一块墓石,正是这块刻着“曹公讳霑墓”的石碑,使世人对大文学家曹雪芹卒地的争论再度升温。
今天上午,在通州区张家湾镇出土的曹雪芹墓碑在饱受了38年的争议后,终于在通州博物馆“抛头露面”,对外展出。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为石展题写展题。
石碑静静地躺在展柜里,选材普通的台基石长110厘米、宽40厘米、厚11厘米,上面刻着“曹公讳霑墓”,“壬午”几个字。
据通州区文物部门介绍,38年前的一个冬天,张家湾镇张家湾村农民李景柱,在张家湾古城西曹家坟耕地内平整土地时发现了这块墓石。由于社会环境等多种原因,石碑一直作为建筑材料被埋在其家中。
直到1992年这位农民上交国家前,为了让石碑上的字迹看起来清晰一点,这位农民用利器将石碑重新粉饰。结果,这也成为其身份真伪难辨的一个原因。
“当时墓石在国内外红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红学家纷纷争相目睹。目前不少考古、历史学界的人士都对墓碑报肯定态度。”文物部门的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红学界还对曹雪芹先生的卒地有着各种争论。这块石碑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先生的墓碑,在红学界尚无定论。
背景资料
曹雪芹先生是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卒年未定,葬地不明,人们一直无法为他举行纪念活动。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葬在北京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