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这个字念‘fú’,意思是新年有福气;这个字念‘xǐ’,意思是会有美好的爱情。”1月21日,泰国姑娘杜姆指着挂在书店里的两张中国传统年画这样推销她的商品。当然,她说的是泰文,但“福”和“喜”两个字倒是汉语发音,而且很准确。另外,她显然并不知道面前的这位顾客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您看这儿还有春联!”姑娘嘴里又蹦出个汉语单词。
就这样一个简单场景,竟然会在顷刻之间给人一种异样感觉:难以分辨记者和杜姆究竟谁是中国人。中文,或者说汉语,在如今的泰国,已经成了许多人正在苦学的语言,不分男女长幼。或许他们说不出个理由,但“潮流即是如此”。
学汉语学生存
杜姆是一家书店的临时工,今年刚刚20岁,高中毕业。
闻知面前的顾客是个中国人,杜姆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刚刚开始学习汉语,只会说一点点。”杜姆说。
杜姆现在每天都在自学汉语,《汉字入门》是她随身携带的教科书。她已经学完了汉语拼音,看着拼音念唐诗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尽管还读不懂诗句的韵味。
杜姆随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由泰国公主诗琳通翻译的《中国唐诗选集》,里面有中文,有拼音,还有公主翻译的泰文译文。“我争取在两年时间内达到能够看懂这些诗歌的水平”。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学习汉语时,杜姆显得有些不安:“您觉得一个不会汉语的人在这样一个中文书店里会被重用吗?要是我不学习汉语,或许两个月后就会被解雇!”
中国缘中文情
姑娘所在的书店名叫南美书店,是泰国唯一的全中文书店,去年刚刚开张。主人瞄准了泰国的中文教学市场,书店一炮打响。尽管一套简装版全两册《资治通鉴》卖到了4200泰铢(1泰铢=0.025美元),但据说已经多次出现排队预订的情况。
就在去年9月书店开张之日,记者曾发现一位白发老太太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许慎的《说文解字》翻看。中国人了解《说文解字》者不在多数,更何况一名外国人。
“我是中国记者。请问您是泰国人还是中国人?”记者用泰语问。
“我是地地道道的泰国人,但我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迷,”老人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中文十多年,你就叫我瓦妮老师吧。”
后来才知道,瓦妮老师是作家是·布勒帕的孙女。是·布勒帕是泰国著名现代作家,其文学作品《画中情思》一直是泰国现代文学的典范。在20世纪70年代,是·布勒帕久居中国,并受到中国领导人的热情友好接待,最终在北京去世并在八宝山公墓安葬。
受爷爷的影响,瓦妮老师年轻时便到中国学习中文。“后来我回到泰国,并且一直在学校里教授中文。我还担任过诗琳通公主的中文老师”。
繁化简竖改横
1月11日,泰国首届汉语教育大会在曼谷召开,来自泰国数百座中文学校的1000多名校长和老师参加了大会,其规模之盛,在同类会议中实属少见。
会议拟定了未来中文教学大纲,并把简体字和汉语拼音作为正规教学的中文规范体例,并且决定在今年3、4月间举行为期数日的泰国汉语大会,为今后泰国的中文教学模式制定具体阶段和目标计划。
百余年来,中文第一次在泰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自100多年前一些中国南方人飘洋过海下南洋以来,中文一直在泰国处于“区域语言”的地位———华人圈内,唐人街里,或在华人企业中流行。而且,泰国过去的中文教学大多以广东潮汕话为“蓝本”,其中多有古语和方言语法。
以泰国华文报纸为例。华文报在泰国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汉境日报》。不过,百年来,泰国华文报一直采用繁体字和竖版排版,而且直到上世纪末在行文上依旧能看见民国时期的文风笔调,经常是一篇“半古文”和一篇“新闻通稿”并排排版,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图:泰国这家中文书店里陈列着许多中文新书。
但自去年来,几家华文报开始出现语言上的变化,它们推出简体字版增刊,试行横版排版,大量采用中国记者的稿件,力图潜移默化地推出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路。由此,这些报纸也获得不少中文学子的青睐。
国会里读书声
自2006年元旦以来,泰国首都曼谷的各大商场陆陆续续贴出了“中国春节促销”的广告招牌,极具中国特色的大红色几乎遍及这座城市的每一处商业和文化角落,“中国红”映衬着方块字夺人视线。
曼谷市中心铜马广场的北侧,是欧洲建筑风格的泰国国会大厦。大厦里,每周一、三、五下午6时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其内容多为中国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简单课文。而朗读这些课文的学生,是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60多名泰国议员,学习班班长则是泰国下议院第一副议长素察·探差龙。
·凌朔 发自曼谷·
(金陵/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