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田雨)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后,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群众结合实际迅速组织贯彻落实。大家普遍认为,制定发布总体预案,对于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总体预案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立足现实,努力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充实应急机构,开展日常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做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并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
北京市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市区两级应急管理机构,目前正在整合组建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值守应急和运行机制,同时,在地铁、电力、地下管线等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上海市按照国家总体预案的工作原则和要求,体现上海特大型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特点,以综合减灾预案体系为基础,组织修订《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区县、专项、部门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预案体系,探索建立“网络化、全覆盖”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江西省在总体预案发布后,迅速召集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气象、地震等部门,部署预案简本的编写和发布工作,及时、动态地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全省干部群众防灾抗灾意识明显提高。浙江省组织编写了《全省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为群众编写并免费提供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普及知识读本一千多万册;同时,省政府还要求省级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应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有关防灾减灾内容和项目,各市政府也要将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通盘考虑。陕西省在总体预案发布后,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安排做好各专项预案的演练,省级应急管理专家库也进入实质性组建阶段。
农业部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技术规范等6个配套文件,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疫情预警预报能力,完善疫情报告系统,在全国普遍设立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民政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管理协调机制、自然灾害灾情会商机制、指导和支援灾区抗灾救灾工作的协调机制和自然灾害信息报告和联络机制,并在全国范围开展“应急管理进社区暨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增强公众减灾意识和能力。卫生部增设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全国各省区市相继成立了卫生应急机构。全国已初步形成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和日常工作管理组织网络。水利部积极建立健全有关水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山洪灾害防御》专题片、图册,免费发放到基层群众手中。环保总局针对目前突发环境事件多发局面,制定并颁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黄河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应急预案》等,并成立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及华南、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开始组建东北、西北、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编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等7个危险性较大的领域的部门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各类事故的应急职责,推进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重特大事故抢救现场督导,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推动应急管理进企业、进基层。中国地震局积极开展国家地震应急专项预案以及各省、区、市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努力建立国家、各省区市、部门、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和家庭全方位预案管理机制。同时,积极推动大中城市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震灾应急避难场地和应急通道。中国气象局制定印发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管理预案、规定和制度办法,并对其他部门的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预案提出了气象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总体预案受到社会各界群众热烈欢迎。大家普遍认为,国务院制定发布总体预案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重要内容,体现了政府强烈的责任意识,意味着政府有决心、有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表达了应急管理工作接受社会、民众监督的意愿,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一个强基固本的好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巨大作用。广大群众表示,总体预案不仅仅是各级政府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行动纲领,同时还是每个公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防灾减灾的具体指南。“防灾减灾,人人有责”,要好好学习总体预案规定,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参与应急管理和自救互救能力,争取做到遭遇灾难不慌不乱、镇静有序,按预案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