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涂端玉、卜松竹)昨日,本报A3版登出《网上发出求救令11老驴驰援急》一文,引起了不少驴友的关注。他们说,驴友的安危很少有保障,东东面事件再次激发他们建立一个事故救援机制的决心。
第一批搜救员约50人
记者在著名户外运动论坛“磨房”上看到了招募搜救队员的启事。现阶段计划共招募40~50人,组成8~9个搜救小队,每个救援行动小队约5人,分以下几个工种:领队、导航员、通讯员、护理员、记录员等。据称目前已召集到部分队员。
“磨房”的一名版主告诉记者,这支搜救队的成员将由有经验的老驴们组成,随时待命营救失踪驴友。他解释,搜救队组成之后“一旦有失踪者,我们能最快速度地找到人和装备。”目前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扩大成员的数量,保证总有一部分成员是能腾出时间的。
呼吁建立专业搜救队
“就我知道的,每年广州失踪驴友就有10名以上。”有好几年“驴龄”的老驴豆子告诉记者。而国内在搜救这一块基本上还是空白。
“一般失踪或出意外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体力好的人。”面对记者疑惑,豆子耐心地解释:“体力好的‘新驴’总觉得自己能力强,想超越经验丰富的老驴,因而出事了。”有资料显示,目前广州只有30%的“驴友”有两年以上的户外运动经验,“新驴”才是户外运动的主力。但很多“驴友”几乎不具备任何野外生存经验。
管不了“驴友”可以管景区
近年户外运动在国内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势头。但记者从多个部门了解到,对这种“自助式”的运动,旅游部门并没有管辖权,而体育部门也缺乏对有探险性质的户外运动进行指导的能力,也没有开展对户外运动者资质的认证。同时广州还没有相关的规定,要求驴友们在出发前要向有关部门登记备案。
有驴友表示,有关部门可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在相对较近、开发已经比较充分的景区,应当完善登山道及各种标识。另外,景区的管理制度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户外探险者的需要,在巡逻、搜救方面有新的手段。另外,预警机制的完善也迫在眉睫,在一些事故中,驴友没有及时获知天气等重要的情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