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车险合同即将到期,车主便接到来自全国各家车险公司业务员推销车险的电话。究竟是谁泄露了车主的资料?
据了解,掌握车主资料的主要是保险公司业务员、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和车管所。而保险公司业务员和经销商这两个层面最容易泄露车主资料。
买卖车主个人资料,已侵犯了车主的隐私权,属于违法行为。车主可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出卖资料者,但在实际操作中,车主欲起诉却难举证。
专题策划/关雅文 专题撰文/吴倩、黄涛
“连续几天,我已经接到不下10个电话,都是车险公司的业务员推销保险的。”广州车主陈小姐日前一脸气愤的向记者表示。“我的资料保险公司应该保密的,可是怎么会有这么多保险公司知道我的联系方式呢?”对此,陈小姐是满腹的苦恼与不解。
车主频遭保险公司骚扰
据了解,去年1月份陈小姐买了一辆轿车。随着今年1月份车险合同即将到期,她开始遭到各家保险公司不分昼夜的短信和电话骚扰,以至于现在不熟悉的电话都不敢接了。陈小姐告诉记者:“这些保险公司不仅有广州的,还有北京、上海等外地的保险公司。后来我多了个心眼,接到保险公司电话便问是从哪儿得知我的联系方式的,对方则表示是公司总部发下来的资料。”
事实上,除了陈小姐以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私家车车主有着同样的遭遇。一位车主向记者投诉说,自从买车之后,保险公司、汽车俱乐部、汽车美容院的电话或短信接了不计其数。“这些公司是怎么得到我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的呢?”
保险公司“家贼难防”
据了解,不少受骚扰的车主都将矛头指向保险公司,但保险公司也是一脸无辜,并自称“家贼难防”。“一听到客户资料泄露问题,我就一个头两个大。”一产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人士表示,虽然对于车险公司而言,客户资料是公司的机密,但内部员工若有心盗卖这些资料,根本没法防,“我们至少也需要让员工来录入这些资料吧。”该负责人一脸无奈。
同时,该人士指出,一般产险公司都会有一些渠道业务员,这些业务员并非是在编的正式员工,几乎是不同的年份属于不同的保险公司,随着他们前年去平安,去年到太平洋保险,今年赴人保,客户的资料也自然随之流动。
“倒儿爷”无处不在
“再说,从买车到领牌照,哪个环节车主不用留下详细的资料?这都有可能成为客户资料泄露的渠道。”这位负责人进一步分析道。据了解,目前掌握车主资料的主要是保险公司业务员、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和车管所。而保险公司业务员和经销商这两个层面最容易泄露车主资料。
一方面,业务员由于流动性强,从买车开始,车主的资料就已难保会“流”向哪家保险公司。而不少保险公司人士也告诉记者,出于利益考虑,汽车经销商会定期将车主资料卖给保险公司,甚至将一批资料卖给多家保险公司。“这差不多已成了汽车经销商与银行、保险合作的重要砝码。”而这类现象非常普遍。
另外,车登记,或逢旧车年检,车主资料就又多了一条泄露渠道。据调查,验车时,车主的相关资料都会被保存下来,作为车辆管理部门的车管所可以掌握足够的车主信息。“连有规范管理流程的保险公司都看不住自家客户的资料,对于车主资料,就算车管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难保泄露。”“此外,汽修厂也能比较容易地获取客户信息。这些机构缺乏严格管理,再加上有利可图,自然也会泄露车主资料。”上述负责人指出。
律师说法:
有法可依但举证较难
自己的详细资料被泄露,不少人士想通过法律途径讨个说法,但具体执行起来难上加难。一位法律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资料,未经授权许可,他人不得转让、贩卖。买卖车主个人资料,已侵犯了车主的隐私权,属于违法行为。车主个人资料被泄露并受到不断骚扰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出卖资料者。也可以对实施电话骚扰的行为人进行起诉,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责任追究和精神赔偿。
但是他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受害者要求起诉的案例比较少,被侵权者多是选择忍受或逃避。“毕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害者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很难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既无法向法院举证电话是谁打来的,也无法举证谈话内容,更无法向法院举证“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认为出卖个人资料非常平常的观点,一方面是由于被侵权者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没有一部比较系统的全面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在缺乏足够的证据与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下,要想堵住漏洞难上加难。(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