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影响2005
和在历史长河里刻下过沉重烙印的著名年份相比,比如1793,1917,1966,2005年,无疑平凡得多。 这样相对平静的当代世界史,对那些充满职业理想甚至是狂热的新闻记者来说,或许有点不尽如人意。
马克思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人质。身为中国人,相比于那些正浸润在所谓“后现代主义”景观里的西方社会中人来说,我们的当下史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生动,多么的波澜壮阔,又是多么的惊心动魄!
年终之际,本刊特别推出这组“年度影响力25人”的专题报道,以为编辑部同仁对2005年的一种回溯。
肖扬 宪政改革的幕后推手
2005年佘祥林冤案的批露举世皆惊。论者指出,发生在11年前的这起冤案最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司法缺陷: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护;主观臆断,有罪推定;监督乏力,制约不够;执法主体素质低下。
对中国司法的弊端,在公检法司都有过工作经历的肖扬了然于心。他不但有认识问题的智慧,而且有解决问题的勇气。自1998年3月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连任)以来,肖扬主导了全国法院系统并对司法全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庭审模式由纠问式转向控辩式;扩大合议庭和法官独立审判的职权,减少了行政权力对法官审判的干预;加速法官职业从大众化向职业化的转变;推动司法人员统一资格考试出台;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审判公开;大幅清理和减少超期羁押案件,推动无罪推定意识的深入人心……
“法官不是风云人物”,“对罪犯可杀不可辱”,如此一系列开明而又合乎时代潮流的言论给人以希望,1960年代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的肖扬从不缺乏接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胸襟。
加入WTO以来,中国司法的能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如何保证司法的公正、效率和廉洁,是摆在中国司法机构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肖扬身上,我们看到了积重已久的中国司法界难题破解的希望。(黄广明)
连战 56年的台海跨越
连战刚走,宋楚瑜、郁慕明又来。在两岸关系因为台独言论的甚嚣尘上而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以连战来访为标志的两岸互动,开启了台海关系的和解之门。原本看起来似乎山穷水尽的两岸政治僵局,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折。
尽管这种进展,离最终的政治整合依然遥远;尽管台湾的主流民意,对大陆仍有疑惧,但至少人们已经看到了两岸政治和解的希望,看到了化宿怨、和为贵、求共存、达双赢的更多可能。
出乎意料,原本在台湾政坛上表现平庸,性格木讷,缺少公众亲和力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却在涉入政坛三十多年之后,在两度竞逐“总统”败选,在国民党面临向何处去的重重危机笼罩之下,在自己年近七旬,即将卸任国民党主席,而国民党正处于内部权力世代交替,酝酿新一轮权力角逐恶斗之前,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
连战的脚步,代表了两岸政党在经过对峙和意识形态斗争之后,开始冲破阻力寻求对话与和解的决心和力量。连宋的脚步,更告诉世人,中国人即使在中华民族没有遭遇外族大规模入侵的前提下,为了争取彼此之间的和平相处,共生双赢,也可以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
(赵灵敏)
潘岳 把“橡皮图章”变成权力大印
以一个副职的身份,潘岳竟成了公众最熟悉的中国环保总局官员。2003年3月,潘岳走马上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开始分管宣传和法规工作,至2004年12月,潘岳才接手环境评价工作,从2005年第一个月起,公众就记住了潘岳这个名字。
依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字面上的“一票否决”权力,他大开杀戒,居然连续砍杀了几十个大型建设项目,包括总投资70亿元的三峡地下电站、总投资446亿元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超大型项目。而“绿色GDP”、“环境文化与社会公正”、“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等多个新论,更给整个社会涂上了深深浅浅的绿色。
尽管早在1978年国家就明确规定,对于那些严重污染环境、长期不改的单位,要停产治理,实行经济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严重的给予法律制裁。但20多年下来,这些规定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纸虚文,极大浪费的生产模式,污染严重的河流山川,正在拷问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正当性。此时,一个抡着“三板斧”、誓言要把环保总局从“橡皮图章”变成“权力大印”的官员的出现,无疑是社会的福音。
所以,潘岳断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文化,就是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奋斗,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赵灵敏)
曾荫权 强势新特首
2005年,对香港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这一届特区政府有两个特首,一个叫董建华,因身体不适而请辞;一个叫曾荫权,原本是董建华下属,2005年6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誓就任。曾荫权是一个典型的“香港仔”成功故事,他由一个药行推销员爬至特区行政长官,他过去经历所塑造的性格在香港这个充斥广东人“精叻”、“古惑仔”特性的城市,自然是入形入格。
他上任后立即以“强政励治”为口号,明显要扫除弱势政府形象,在10月发表施政报告中以政治领导作为自己的角色期许,新委任的行政会议8位成员都是商界及有专长的精英,获得舆论肯定,他又破格任用41岁大律师黄仁龙出任律政司长,更是令人一新耳目。此外,亲自率全体立法会成员到珠三角访问,这是97年后双方首次接触,获得香港民众肯定。他务实及反应快的作风,充份体现了“香港仔”的性格,而且敢于以新思维面对复杂政治问题,不会采取逃避的态度。
对于07/08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及特首选举方式,社会存在不同意见,有部分民意希望加快普选步伐,曾荫权以一贯尽力而为的态度去争取民意,包括发表电视讲话去说服市民。虽然在特区内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社会意见纷陈,但因为曾荫权的施政新风,不同意见才释放出来互相交锋。曾荫权的领导风格,他那种适者生存的哲学,配上香港这个众声喧哗,古惑多变的广东人城市,他真正是个入形入格的政治领导。
(刘细良)
薄熙来 魅力部长
2005年,中国和美国、欧洲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剑拔弩张。
4月4日,以冲击市场、影响就业为理由,美国宣布对中国三种纺织品启动“特保”程序。两天后,欧盟也宣布对中国部分纺织品“设限”。
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纺织品出口关系到大批企业生存和工人就业。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如何应对,为世人关注。
薄熙来的谈判智慧和个人魅力无疑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性会谈持续的时间是10个小时,像这样马拉松式的谈判,已经成为了商务部长薄熙来的日常工作。
6月17日,中美之间开始纺织品第一轮谈判。直到11月8日,薄熙来和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签下协议,成功解决争端。
薄熙来在商务部得心应手,技巧日渐娴熟,对谈判拿捏精准。言谈之间,魅力毕现,为媒体以及公众折服。
在未来相当时间里,中国与各国的贸易争端或会越来越多。一个如薄熙来般有个性、有魅力的周旋者,尤为重要。 (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