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很大一部分体现了大众对吉祥平安的企盼。例如,贴“倒福”是希望“福到”,放鞭炮是为了驱邪。此外,从春联的词句中,我们更能看出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这里是金玉满堂、富贵临门,那里是招财进宝、日进斗金,还有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等等,无一不是希望福祉降临。
单学熙/城市快报
有人说,中国人的民俗在春节当中能得到最集中的体现,这话说得不错。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开始,这过年的民俗便一天一天多了起来———贴门神、贴对联、贴吊钱儿、贴窗花,还有蓟县五百户镇青池三村村民的“做碗儿”……
旧时过年有歌谣说:“新年来到,糖瓜儿祭灶,姑娘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婆儿要吃大花糕。”想想那时的老百姓实在厚道,辛苦了一年,才有这么一点儿要求,真不算高。现在的春节就大不一样了,有的人外出旅游,有的人逛逛庙会,有的人在家看影碟,有的人上网打游戏。总之,如今过年的花样要丰富得多,有趣得多。
过年的标志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点:一是吃,二是穿,三是年俗。不信,可以把春节的所有活动都归一归,大抵离不开这三点。
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很大一部分体现了大众对吉祥平安的企盼。例如,贴“倒福”是希望“福到”,放鞭炮是为了驱邪。此外,从春联的词句中,我们更能看出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这里是金玉满堂、富贵临门,那里是招财进宝、日进斗金,还有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等等,无一不是希望福祉降临。
其实人们自己也知道,这些年俗就是一种企盼的形式而已。但不管怎样,人们还是会年复一年地去重复这些活动,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寄托,仿佛没有这种企盼也就没有了年。
最近几年,有人把过年的种种活动归结为“年文化”来研究,这确实有可以研究的地方。就拿这些年俗来讲,历经成百上千年而不衰,是什么缘故?这就有待于“年文化”的研究者来探寻原因了。
过了明天,人们又要开始拜年了,而这又是一种年俗。拜年的吉祥话其实也就是那几样,“恭喜发财”“大吉大利”什么的。虽说人人都希望能发财,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年俗可以是形式,但做工作不能成为形式。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才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里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在这件事上总玩虚的,发财这件事恐怕与你无缘。
详刊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