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宋韧 制图
本报讯市商务局昨日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刚刚过去的2005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跨过700亿元大关,以高达743.43亿元的总量首次超过郑州,由此位居中部第二,并挺进全国前十强。副市长向力力表示,长沙已基本实现心仪已久的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
十年长跑一朝赶超
长期以来,长沙“社零”在中部属“老三”,位居武汉、郑州之后,合肥、南昌、太原之前。郑州成为长沙心目中的追赶对象。
长沙与郑州都是中部省会城市,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郑州人口比长沙多97.6万人,建成区面积比长沙大101平方公里,在常人看来,长沙“社零”要与之持平都难上加难,要超郑州,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从1996年开始的十年间,郑州一路遥遥领先,其中,1997年两市“社零”相差达54.6亿元。
可喜的是,长沙消费品市场在增长速度方面的优势特别明显,1997年至2004年,长沙“社零”增长1.5倍,年均增速13.9%,在31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在26个省会城市中排第二,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第一。以加速度向前狂奔,1998年至2003年间,长沙与郑州的差额从48.2亿元、42.8亿元、37.7亿元、34.7亿元、29.8亿元到27.9亿元,一年年在靠近,一步步在缩小。
到2005年,长沙蓄积多年的消费能量终于爆发,以16.1%的增速、743.43亿元的总量成功冲刺,赶上并超越郑州30余亿元,跃身中部第二,与“老大”武汉靠得更近,又一举告别在全国第11至14位徘徊的历史,跻身前十强,中部地区极富特色的新型消费中心已然崛起。
三大动力实现冲刺
市商务局局长杨懿文分析,是三大动力成就了长沙超常规跨越。
动力一,居民消费潜力被引爆。近年来,长沙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位增长,社会保障措施逐步完善,使消费品市场具有良好的后发优势。去年,长沙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较上年又增长10%以上,这种消费潜能一旦激发,便可能支撑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长沙人超旺的消费激情,一经政府部门关于网点建设、食品安全体系等一系列消费环境的营造引爆,便空前释放。据称,长沙居民的消费率高居全国第三。
动力二,开放市场激活力。长沙的外向型经济有利于消费品市场的超常规发展。一方面,去年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吸引了更多的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到消费品市场的建设中来并派生出庞大的消费;另一方面,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产生“鲶鱼效应”,在外资企业销售额稳步提升的同时,刺激着内资企业高速增长。近年来,长沙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年均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长25.9%;外资零售企业年均增幅则达26%。
动力三,“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力。长沙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规模商业网点的不断涌现,以及会展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使长沙消费品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周边城市消费者的首选的“购物天堂”。
杨懿文告诉记者,立足新起点,我们还要跑得更快更远。今年,长沙“社零”要达到850亿元,明年锁定千亿元大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