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英、法、德、美、俄、中6国举行伦敦会谈,依然没能就伊朗核问题拿出“完全统一”的意见。一时间,有关伊朗核问题未来走向的各种猜测纷纷登场,这场持续了数年的“拉锯战”再一次飘出了浓浓的火药味。
以色列的军事策划者们已经对伊朗发出了更明确的战争威胁。以色列军方情报主管日前在一份声明中杀气腾腾地表示,3月1日将是伊朗核问题外交努力的
“最后期限”。这被认为实际上是在对伊朗进行暗示,如果伊朗方面仍一意孤行实施其核计划,以色列将铁定对其核设施实施武力打击行动。
模式一:“外科手术”式的有限空袭行动
伦敦6国会谈无果而终后,德国《图片报》发表评论称,“国际制裁”、“加大外交压力”、“美英军队发动地面进攻”和“美以携手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是西方应对伊朗核危机的4种方案,其中以“美以携手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的可能性最大。
俄罗斯《独立报》也持有类似看法。该报1月17日在头版刊登文章,预测了美以将对伊朗动武的细节。报道称,根据目前的形势估计,美以两国最有可能采取的进攻方式就是出动战机进行空中打击或者发射远程导弹袭击伊朗核设施、军事基地以及生产导弹的工厂。
对于这两家媒体的看法,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美以两国中东整体战略的角度来看,在伊朗核问题上,迟滞并迫使伊朗核能力发展进程倒退是美以两国的首要目标。因此通过“外科手术”式的有限空袭行动将发展核武器的能力从伊朗政府身上“切除”,的确将是美以两国军事打击伊朗时的首选模式之一。
从历史上看,美以两国都不乏对外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先例。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曾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西拉克核设施成功地发动“外科手术”式的空袭,使萨达姆政权的核能力遭到沉重打击。1986年3月24日至25日、4月15日,美国两次对利比亚发动典型的“外科手术”式空袭行动,摧毁了利比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防空系统。
事实上,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分析,尽管伊朗全境有20余处核研发设施,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3处:布什尔轻水反应堆、纳坦兹铀加工设施和阿拉克的钚生产厂,只要摧毁了这3处设施,伊朗核研发能力就将“倒退10至15年”。德国《明镜》周刊、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和美国《洛杉矶时报》等媒体于去年年初曾报道说,早在2003年10月,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就已经制定了一套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的绝密行动计划。根据这一大胆的空袭方案,以色列空军将在同一时间内对伊朗境内重要核设施发动空袭,使伊朗象当年的伊拉克那样彻底失去核能研发能力。
模式二:“科索沃”式的大规模空袭行动
另一些军事分析人士对美以可能采取的军事打击模式和规模有着不同看法。俄罗斯地缘政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伊瓦绍夫上将、军事专家卡尔诺佐夫等人都认为,如果美国认为有必要对伊朗采取行动,它将很可能仿照1999年科索沃战争那样的模式,借助大规模、高密度的空中打击行动,摧毁伊朗基础设施、工业目标,以此打压伊朗政治领导的意志,引发伊朗社会内部分裂,迫使伊朗政府屈服。
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前负责人阿拉德在接受《世界网络日报》采访时也表示,如果美国或者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攻击,那么攻击目标将不会只局限于核设施。阿拉德说:“从假设的角度来说,人们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攻击目标将只局限于核设施。对伊朗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也将遭到袭击。这些目标包括军事基地、石油设施和某些工业基础设施。
“伊朗人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因为他们将数个核设施隐藏起来,他们就很安全了。伊朗有许多可供袭击的目标,攻击这些目标将会给伊朗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将使伊朗寻求核武器的努力很不划算。”
从目前中东地区形势和美以军队的部署情况来看,美以对伊朗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将由部署在本土或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亚岛上的战略轰炸机部队首先发起,以尽可能地减少政治上的麻烦。
部署在巴林的美国第5舰队的1个航母战斗群及其他前来支援的海军战舰将担负掩护和辅助进攻任务,驻伊拉克的美军部队则将更多地承担后勤保障任务并防范伊朗可能的反击行动。在空袭中,美以军队将先后对伊朗防空体系、重要军事目标、政府目标、通信枢纽、广播电视设备以及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础设施实施打击,以摧毁伊朗国家指挥体系,削弱其反击能力和军事潜力,破坏伊朗经济基础和民众正常生活,摧毁民众反抗意志,最终迫使伊朗政府屈服。
据英国《国际情报评论》等媒体报道,目前美军正在迪戈加西亚岛上兴建B-2隐形战略轰炸机专用机库,调动驻日本和美国本土诺福克等地的多艘配备“战斧”巡航导弹和“宙斯盾”防空系统的战舰支援第5队,整修伊拉克境内的军事基地。《国际情报评论》认为,这些迹象显示,美军已在为发动大规模空袭而着手进行准备。
模式三:“伊拉克”式的全面进攻
尽管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认为,在伊拉克局势尚不稳定的情况下,美军无力对伊朗发动全面的攻击行动,但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约翰·阿比扎伊德在接受科威特《祖国报》采访时却警告外界不要小看美国的军事力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认为,美国在伊朗的最终战略目的是控制伊朗石油并进一步完善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因此,美国并非不可能对伊朗发动类似伊拉克战争式的全面攻击行动以推翻伊朗现政权。
2005年年初,美国《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及著名军事情报网站“全球安全信息网”等媒体曾经披露,美国国防部已经拟订了一个作战计划。该计划分为“斩首领导人”、“清除核设施”和“推翻伊政权”3个阶段,兵分5路从伊拉克、波斯湾北部、阿塞拜疆、阿富汗和格鲁吉亚五个方向进入伊朗,在两个星期内推翻伊朗现政权。
伊朗的反击:“先发制人”还是“边缘化报复”?
一旦遭到美以的打击,伊朗将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反击呢?伊朗国防部长纳贾尔曾威胁要对驻扎在海湾地区的美军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以防止伊朗核设施遭到攻击。
事实上,伊朗的确拥有多种可以对美军进行报复的手段。伊朗拥有射程为1300公里“流星-3型”地对地导弹,美国建在中东地区的诸多军事设施以及以色列全境都在其导弹射程之内。伊朗是否会采用地对地导弹对美以目标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呢?此外,伊朗不久前举行的“神圣追随者”演习,就是以美军从伊拉克和海上两个方向侵入伊朗为“假想”,演练了伊军队如何进行抵御。
更令美以两国担心的是,伊朗还有可能动用包括派遣特种部队渗透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破坏、布设水雷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以影响世界能源供应等“边缘化的手段”来实施报复。
美以两国的战争威胁及伊朗政府毫不退让的强硬立场引发了人们对伊朗未来命运的担忧,世界舆论和一些政治分析家纷纷做出了对局势发展的判断,并对美以可能采取的袭击模式进行了分析。
就目前情况看,美以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行动将有3种模式可供选择:“外科手术”式的有限空袭行动、“科索沃”式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及“伊拉克”式的全面进攻。至于有些媒体提出的特种作战模式,从伊朗国内社会民情和核设施分布极为分散的现实情况来看,特种战手段很难实现美以的战略目标,将只能通过标定打击目标或确认打击效果等方式,作为以上3种军事打击模式的辅助手段来使用。
链接:美军在伊朗栽过的大跟头
虽然,美军高层对军事打击伊朗显得信心满满,但实际上,美军曾经在伊朗栽过一个大跟斗。
1979年11月,300名伊朗学生冲入美国驻德黑兰使馆,将53名美国人扣押为人质。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决定武力解救人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名叫“饭碗”的策划小组来研究解救方案,最后决定由新组建的“三角洲”部队来实施。
经过精心准备,解救行动于1980年4月24日半夜开始实施,但参与行动的8架“海上种马”直升机一进入伊朗境内就遇到了恶劣天气,8架直升机只剩下5架直升机完好,现场指挥官不得不请求放弃行动。然而就在部队准备撤离伊朗的时候,一架在空中移位置的直升机与一架停在地面的C-130相撞,引起大火,爆炸又波及到另外3架直升机。最终此次行动以8名美军死亡、5人严重受伤的结果而彻底宣告失败,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其后著名的“伊朗门”丑闻事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