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执法人员对动物产品“扫雷”
记者 罗芸 实习生 彭怡冶
禽流感“病临城下”,口蹄疫又来凑热闹。市民“餐桌”安全如何保证?昨日,记者跟随动物产品安全“扫雷”执法人员走了一圈,发现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很难混入市场。
宰后检疫 5道关口层层拦截
夜色深深。市动物卫生监督总站的“扫雷”执法队突击检查我市一级屠宰场———渝北区华牧富邦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场。
距屠宰场尚远,便听到了生猪的嚎叫声。这是在滞留圈通过进场检疫关后,被撵进屠宰车间的猪儿发出的。
猪从宰杀到成为可进入市场销售的胴体肉,只需10多分钟的时间。其间,要经过宰杀、放血、褪毛、内脏清理等10多道工序,而这当中要过5道检疫关。
被宰后的猪胴体首先要过头部检疫关。据渝北区农业局派驻在该公司的兽医介绍,这一关是在取下生猪耳标的同时,观察猪的鼻唇是否有异状———生猪患上口蹄疫等疫病后,往往会在口腔内形成水疱。
随后,猪的胴体还要过皮肤、内脏、胴体和旋毛虫检疫关。据了解,一些猪病,如黄疸病要通过检疫员对猪皮肤和内脏的检查才能发现。健康的猪胴体经兽医检疫合格后,加盖红、蓝两色检疫印戳,被分销至主城区各农贸市场。
车间专备有疑似病害动物暂存间,里面放着4个大冰柜。执法人员揭开其中一个,里面存放的猪胴体肤色已发黄,是几天前收存的患有黄疸病的胴体。
“这是在宰后检疫中发现的。每半个月,我们都要将这些病死猪肉拉到市无害化处理厂进行处理,绝不能让其流入市场。”该公司负责人说。
上市交易 每3小时巡查摊位一次
凌晨4∶05,渝北嘉州活禽交易市场便热闹了起来,各摊位中晃动着忙碌的人影。
130号摊位关着20多只乌骨鸡。每一只都套有浅绿色的活禽免疫标识。其它摊位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执法人员对此表示满意。
“每批进场的活禽,我们都要认真检查免疫证明,查看免疫标识佩带情况。”该交易市场一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每3小时要对市场内的摊位巡查一次,如果发现禽只异常便及时处理,避免疫情发生。”
在交易市场出口处的值班室,记者找到了检查登记簿,里面记录着禽只运出的时间、数量和产地,每只健康的活禽都须在这里佩带免疫标识后才能出门。
8∶30,晨雾尚未散去,渝中区学田湾农贸市场内,顾客已是熙熙攘攘。猪肉销售区,每个摊点都摆满了鲜猪肉。有的猪皮上,还能清晰地看到红色或蓝色的检疫章。
“这肉真新鲜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在翻看了一块肉后,满意地要求摊主过秤。
在禽类交易区,检疫标识挂在了明显的地方;每只鸡、鸭的脚上都套着免疫标识,而白条禽也套着不干胶型标识。
卖掉两只土鸭后,一摊主高兴地数着钱说:“重庆把关严,一直没让禽流感进来。现在的生意比前段时间好多了。”
来此检查的市农业局局长王越说,凡是经过动监部门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是十分安全的,请大家放心购买、消费!
来源: 华龙网 2006-01-27 1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