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路花市明年将保留
花市第二天:人流量突破190万人次,成交额达2000万元
广州花市昨日进入第二天,记者巡城发现,各大花市人群摩肩接踵,花朵也争奇斗艳。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昨日人流量突破190万人次,成交额达2000万元。
在各大花市,记者还发现,档主们为有好生意,纷纷给档口取另类名字吸引眼球。
让广大市民兴奋的是,广州花市办负责人昨日向记者透露,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市——西湖路花市明年将继续保留。
西湖路花市 我们的最爱
记者街头随机调查,市民、花农均不愿该花市取消
本报讯 西湖路花市明年将何去何从?记者昨日从广州花市办获得最新消息,按计划,该花市明年将保留。而记者昨日在人潮攒动的西湖路花市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花农,他们均表示,西湖路花市是他们的“最爱”。
西湖路花市差点撤消
西湖路花市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最具号召力的花市。但因人流过于拥挤、火灾隐患严重等原因,去年11月,有关部门传出拟将其撤消的消息。
随后,市人大代表徐若清紧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保留西湖路花市的紧急建议》,呼吁保留西湖路花市。她认为,西湖路花市是广州一张文化品牌,如果搬迁,留在那里的老广州的记忆也会一起消失。
去年12月初,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复,保留西湖路花市,“保留这条始于1950年,羊城历史最古老的花街,给羊城市民保留这道含有独特文化氛围的风景线。但考虑到周边内道狭窄、人流拥挤等问题,西湖路花市档位将比往年减少四分之一”。
市民:爱它,每天都逛它
“我活了70年,就逛了将近70年的西湖路花市,”提到对西湖路花市的钟爱,“老广州”陈伯开玩笑说道,昨日一早,他就带着孙子来到西湖路。陈伯说,因为怕今年西湖路花市是最后一年,所以决定每天都过来逛逛,多留点记忆。“要是明年还能留下来就好了,不然我都不知道春节之前应该怎么过”。
花农们也不愿意西湖路花市取消,来自从化的花农李伯在天河、海珠、越秀区都摆过花档,“只有西湖路的生意是最好做的”,李伯说,因为其他区的花市都是特别僻出一块地方,而西湖路花市设在大街上,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逛起来特别有气氛,外地人都喜欢来逛,所以生意好得很”。
导演:如取消真是太遗憾
在西湖路花市,记者还看到一批电影演员,正在现场取景的珠江电影制片厂曾导演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拍一部儿童电影《我想跳舞》,需要一些喜庆的镜头。因为他是“老广州”,所以便立即想到来这个最有历史的中心花市取景,“如果西湖路花市取消,很多电影就不能拍,这将是多大的遗憾啊。”
野花搬进城 花市抢风头
为吸引顾客,花档纷纷出奇招,有的还给档口取另类名字
本报讯 广州花市昨日进入第二天,记者巡城发现,各大花市人群摩肩接踵,花朵也争奇斗艳。而为吸引顾客,档主们纷纷出招,有的拿出珍稀花卉产品,有的则给档口取个奇怪的名字,引得游客驻足。
绿牡丹广州首次露面
昨日上午10时,天河花市一个卖豆绿牡丹的档口前聚集了20多名围观的市民,不少人还发出“啧啧”的惊叹声。豆绿牡丹高约20-30厘米,开着三个拳头般大小、草绿色的花苞,最大的花朵低垂着头,仿佛含羞带笑,引来不少蜜蜂在周围翩翩飞舞。
档主介绍,绿牡丹是公司特别培育而成,已经种了八年,这是第一次在广州花市露面,也仅此一盆。不过因为其3388元的高价,记者看到,围观的市民不停拿起相机拍照,购买的人则没有。
野花挤进闹市送吉祥
在西湖路花市教育路左侧,记者发现郊外常见的野花“水蜡烛”也搬进了花市,而且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一帆风顺”。
“水蜡烛”的学名叫“香蒲”,长约1米,绿绿的柳叶形叶子里面包着5串枣红色颇似蜡烛的花,因其生长在水里,所以也叫“水蜡烛”。档主介绍,“水蜡烛”确实是他在郊外采来的,广州花市上从来没有过,因为其长得别致,他把它们稍加包装“带到花市来试试运气”,一株25元。
记者看到,野花竟卖得很好,大有抢风头的架势。到下午3时,档主带来的4支“水蜡烛”只剩下一支,市民李小姐买了2支之后直称要回家做成“蜡烛花”。
“我们的档口叫‘1狗85’”
“1狗85”是什么?它是荔湾花市上一个花档的名字。不过,这个花档主要以卖围巾、充气棒、迪斯尼玩具为主。
为啥要给档口取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一问,原来,花档老板是一群同是出生于1985年的年轻学生。“1狗85”老板之一——叶志勇现在在广东工业大学读书,其他有在华南农大的。
叶志勇告诉记者,他是第三次参在广州花市摆摊,其他多是第一次参加。叶志勇告诉记者,他们原来在一个学校读初中,现在几个老同学凑在一块“闯荡”花市,都想到用“1985”作为花档名字,但发现没多大创意。情急之下,叶志勇想到了“1狗85”的别称,取自白话里“9”的谐音“狗”。
卖花有口号:拖拉机,不垃圾
由于爱玩拖拉机,一档主便把自己档口的名字叫作“拖拉机”,还给自己起了个口号:“拖拉机,不垃圾!”在华南理工大学读大三的李鸿迪正好放了假,碰上多时未见的老同学,手掌一拍,就在海珠花市开了个档。
李鸿迪说,他们几个高中时都在市三中读,曾经最爱玩的游戏就是一起打牌,尤其爱玩拖拉机。毕业后各奔东西,留守广州的几个倒可以时不时聚聚,但有的去了北方读书,一年里见不到一次。一个月前,他们又难得约上一起玩拖拉机,席间便想到开个以“拖拉机”命名的花档,以纪念他们毕业多年后的再次聚会。
爱心花档:卖花要救肾病儿
在海珠革新路一社区里,一名年仅8岁的小男孩的命运,牵动了几十名义工的心。日前,来自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服务总队的10多名义工,一起凑钱在海珠花市开了个“爱心档口”。
据义工阿莹介绍,这个8岁小男孩叫刘雍,患有先天性肾病,由于年龄太小与费用原因,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他从小父母亲就离异了,在其被判给父亲的时间里,父亲经常酗酒后殴打他,后来被母亲接到身边,住在海珠区革新路附近。
活动组织者冯宝衡告诉记者,他们去年12月了解此事后,就不断地组织义工去帮助刘雍,他们这次“爱心花档”收入的60%,也将捐给小雍仔。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彭美叶子 单小亮 实习生钟山 通讯员 杨亚明 越秀团委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张志韬
图:
两年轻人举着风车在西湖路花市叹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