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草原银装素裹,一派圣洁。可与它情脉相系的南国广州,却是万木葱茏、秀色斑斓。白云山麓、珠江岸边,木棉挺俊,紫荆花开。此间,一首牧野之歌在回荡:“草原在哪里?草原就在我们的目光里。草原在哪里?草原就在我们的心底里……”伴着广东朋友质朴的歌声,我们走进了羊城,走进了“草原爱心团队”青春而火热的情怀……
草原连着广东,珠江连着“艾敏河”。它宛若一条哈达,一头牵着美丽,一头牵着真诚。循着这一感言,我们步入《羊城晚报》大厦,握住了张宇航总编辑的手。 张宇航作为草原爱心助学活动的始创者,十次踏上内蒙古大草原,以默默的资助和遥远的呼唤,为十名蒙古族濒临失学的孩子托起希望的太阳。他的义举善行悄然影响和感召着众多广东人。九年间,草原爱心助学的涓涓溪流,澎湃出感天动地的云潮,从南粤大地悠悠涌向祖国正北方。
草原爱心使者张宇航
面前的张宇航总编辑曾是广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他的爱心助学感动于一段“草原往事”:上个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内蒙古草原牧民收养了3000名上海汉族孤儿。淳朴的草原额吉(母亲)把他们接进蒙古包,宁可自己的孩子挨饿,也要让“国家的孩子”喝上奶子、吃上炒米、啃上肉干,将他们养育成人。这个真实的故事被拍成电视连续剧《静静的艾敏河》,摇撼着张宇航的情感,催动着他的思考:“如今我们广东人相对富裕起来了,怎能忘掉草原上还处于贫困的父老兄弟?怎能不担起一份责任?”张宇航在心里定下一个目标:联系广东的热心人,帮助3000名草原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张宇航的草原情愫浓烈奔放,他的回忆带我们重归往昔。1996年,张宇航到江苏参加会议,遇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云布龙。当他听云布龙谈起内蒙古大草原还有不少孩子因家境贫困读不上书,当即表示“一定要帮助这些孩子!”经云布龙同志协调,第一个接受张宇航资助的蒙古族女孩是原伊克昭盟鄂托克前旗城川苏木蒙古族小学三年级学生孟根图海。从1997年开始,张宇航便承担了图海的学杂费。在图海即将上中学的那个暑假,父亲不幸去世。张宇航认图海为“干女儿”,承担起父亲的责任。他和爱人、女儿轮流给图海汇款,省纪委办公厅李江燕也接续扶助。他们定期寄去生活费、学费、衣物、学习用品,还帮她家安装了电话。转眼间,图海在“广州
阿爸”的呵护下长成大姑娘,考入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圆了大学梦。
张宇航热爱生活、热爱草原,他在帮助图海的岁月中草原情结愈加深厚。那茫茫草原牧人之子时时走进他的梦境,这份牵挂和思念带给他冲动和寄托。后来通过内蒙古团委的推介,他在呼伦贝尔盟又联系了两个牧民的女孩,一个叫敖登托娅,一个叫宝力巴森。他把敖登托娅推荐给自己的老师、原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羽仪先生。他资助宝力巴森一年后,由所在的党支部接力资助。紧接着,乌拉特中旗海流图蒙中美丽活泼的达古拉小姑娘走进了张宇航的生活。他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着达古拉,他通过汇款、寄物、书信和通话,把关爱之情送给蔚蓝色的乌拉特草原,送给了他心爱的达古拉。达古拉已是初三的学生了,她给广东的阿爸寄来作文——《我家的小羊羔》。张宇航认真给她修改后,评语写上:好!
风雨马兰花开,大雁长空传情。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学生莎库拉,是正镶白旗一位单亲家庭的女孩,面临辍学困境。呼和浩特市纪委的同志把求助情况告之张宇航,他又欣然接纳了这个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又懂礼貌的小女孩。在助学一年后,广东省纪委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党支部硬把可爱的沙库拉“抢”了过去,资助她继续完成高中学业。莎库拉于2002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脱颖为受资助孩子中的佼佼者,成了广东阿爸、阿妈心上的莎日朗花!
多付出一份关爱,就多一份牵挂、多一份幸福。在倾心护佑草原牧民贫困孩子的经历中,张宇航收获着人生,收获着精神。2001年8月,他一家三口第一次扑入魂牵梦绕的内蒙古大草原,见到了蒙古族干女儿孟根图海,张宇航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他说,草原“探亲”让我体味了世间自有真情在。也使我分明地看到,辽远的草原上需要关爱的孩子还很多,只有更多人的参与,爱心之花才会沐着云霞铺锦天边!
张宇航在蒙古高原奔波中进入辉腾席勒草原。在那里,他请察右中旗乔静波书记给挑选10名需要资助的贫困儿童,10名儿童分别得到广东人“一对一”的资助。当内蒙古阿拉善、巴彦淖尔纪委有关同志造访广州时,张宇航又拜托他们推荐需要助学的孩子。很快,巴丹吉林沙漠、乌拉特草原的贫困儿童也得到资助。“帮助”,在张宇航的生活词典里意义非凡。他爱心红线连结一群热心人,通过朋友、同事互相发动,在不用行政力量、不靠组织安排、不事张扬中,有序延伸、滚大雪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