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闻网1月27日消息:在狗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社会调查所一项名为“春节的安排和花费情况”的调查显示:今年有41%的被访者选择发短信拜年,36%选择打电话拜年。只有18%的被访者选择传统的上门方式拜年,还有3%的被访者选择网络邮件或视频方式拜年,2%的被访者选择贺卡等其他方式拜年。
多了一种沟通渠道
海南某网络公司总监李先生为此评论道,从我们业内的角度来看短信拜年,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它存在的合理性:有了网络,可以把祝福送得更远更快更多,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人们沟通的欲望。
短信拜年的普及归根到底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多了一种沟通渠道。不过,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如果摒弃了其他一切方式,单单依赖短信,也是不正常的。
并不意味着人情淡漠
“发短信拜年一般是年轻人喜欢干的事情。有人也许会觉得这种方式并不诚心,只是一种敷衍,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化、隔阂;实际却恰恰相反,发短信拜年说明了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已经趋于多元化。”海医附院心理医生岳筱雯分析道。
在不同层面上,不同关系的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深厚程度也不一样。比如恋人之间需要多见面以解相思苦;师生之间的交流常是些泛泛之词;客户或普通朋友之间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就可以维持联系……这都很正常,所以用短信拜年并不一定意味着人们感情的淡化。
出于真心祝愿就好
在一家公司上班的苏小姐则说,其实现在新年问候更加趋向于形式化,人们是借这样一个机会沟通一下感情,至于内容有时并不重要,究竟是自写短信好还是摘抄短信好,这还要看不同的对象,但只要是出于真心的祝愿就可以了。
另类声音:莫让拜年短信成廉价祝福
和往年相似,春节的拜年短信来得很早,短信内容照例五花八门,但有一点相同:都是转发的。
在机关工作的陈先生说,刚接到这些短信的时候觉得挺新鲜,久而久之就腻味了。一开始以为是朋友费心思想的创意,后来才发现大家手机里都是这些东西,原来都是相互转发的,几年下来,年年如此,能不腻味吗?
一家广告公司的负责人齐先生告诉记者,2005年春节期间他接到的数十条拜年短信中,居然有10条是重复的,还有5条是上一年就见过的,而真正具有原创味的还不到10条,这令他对短信形式拜年的热情骤减。于是现在一到节日,他接收短信,基本上不会太认真读那些大同小异的短信,有的甚至只看看发信人的名字。
铺天盖地的此类拜年短信,稀释了珍贵的亲情和友情。从北方来海口过冬的刘大爷说,以前人们总说,手上再勤快也代替不了那只踏进家门的脚,现代人连手都懒了,回复———转发———确认,只要按3下就能送一条祝福,这样的祝福能不廉价吗!再说,一条内容相同的短信能收到10次以上,这跟嘴里嚼半天饭再吐到别人嘴里一样!有的人在接收短信时没仔细看内容,短信结尾留着朋友的名字呢,他倒好,原封不动地就直接转发给自己的朋友了。你说,收到这条直接转发来的短信的朋友,怎么不会感觉异样? 文刚 李关平
短信拜年应提升"情感含量"
“短信多了,电话少了;克隆多了,原创少了;搞笑多了,祝福少了。”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短信拜年形式化,已经开始受到求新颖、求温情人们的诟病。
时近春节,笔者的手机里也陆续收到了一些拜年的短信。遗憾的是,短信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堆砌词藻,毫无个性的人云亦云,乐不起来的刻意幽默,同一内容的照抄转发……读着这些短信,感觉确实有些味同嚼蜡。
之所以如此,凭着对朋友的理解,原因不外以下三个:一是忙,生活、事业的压力很大,既想忙里偷闲给朋友送来祝福,又苦于没时间斟酌短信内容,只能简而化之,自以为对方也能“见字如面”;二是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只会利用短信的便捷,做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流,做不好更为复杂的表情达意;三是在思路上走入误区,以为精致的祝福短信,就是要语言华丽,词句优美,却对其中应该蕴含的情感大大忽视,致使自己的祝福对象读不出应该得到的情感慰藉。一条感情真挚,文笔优美、洗练、精致的拜年短信,给人带来的愉悦未必逊于当面的祝福。其实,以笔者的个人感受来说,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起点不一,但写好拜年短信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文笔不错的朋友,不妨下些功夫,给朋友们精心创作些“一对一”的个性化短信;文笔条件不太好的朋友,则不妨以质朴、个性的语言,回顾曾经的瞬间美好,触动双方的共同心声,以双方情感的存在基础,送出自己的新春祝福,这同样会让对方备感温馨。比如,一位朋友曾发给我这样一条拜年短信:“我现在换了新工作,感觉很好。知道吗?作出这一决定,是上次聚会上你的一句劝导直接引发的。新春将至,祝一切安好,愿你把‘智慧劝导’带给更多人。”没有诗一样的语言,没有刻意造出的幽默,却同样让我周身温暖。
高度浓缩的文字,承载的是浓浓的情。“含情量”的多少,能在多大程度上让人读懂这份含情量,是拜年短信的要义所在。想用短信给亲友拜年的朋友们,当切记。 马龙生
友情提醒:发短信记得留名
来短信了,难免产生了一种尴尬:不知道发短信来的人是谁。毕竟手机所能存的号码有限,也不可能就着号码去名片夹、电话簿查对方的名字,更何况对方也许是新换的号码呢。短信拜年,一定要记得留下自己的名字啊!
网民绿禾说,刚开始他会在回复一条祝福短信的同时,加上一句“抱歉,不知这号码的主人大名是?”,后来干脆难得糊涂,收到没有留名字的问候短信,一律回复一条内容通用的祝福短信,末尾加上一个“绿”字,也不问对方名字了———人家记得你的号码,你却不知道对方是谁,多得罪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