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历来讲客气,遇上“过年”这样的大节,自然在传统风俗上有不少讲究。进入腊月,有家口的男人开始绷紧神经,都盼望单位多发“米米”,因为每年最大的一次“提(读嗲dia)节行动”即将开始,一般红包肯定要准备一个大大的,再搬一箱花生油,几包墨鱼干、荔枝,外加一对好酒一条好烟,岳母娘岳老子的眼睛,会笑成一弯新月。
提完节,又为大年三十呷年夜饭犯愁:是去男方家吃,还是去女方家吃?一般是去男方家吃,也有先在太太家吃完这边的“团圆宴”,又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己父母家去团圆的。红包是长沙人过大年的敲门砖,可以说没有红包,就没有过年的喜庆。中年以上的人,一般都有几个兄弟姐妹,去父母家团圆,首先奉上孝敬的红包,然后兄弟姐妹之间要给晚一辈打发红包。
年夜饭是绝对马虎不得的。不管去酒店订餐还是在家自做,传统的长沙人有几个菜式一般是少不得的。
首先是腊鱼腊肉,不论何种烹饪方式,腊鱼腊肉都代表了年夜饭厚重的民俗渊源。梅菜扣肉或水晶肘子是要上一个的,老口子(老一辈)的长沙人认为过年不上此道菜就像少了什么。还有鱼,不管红烧鲈鱼、剁辣椒鱼头还是糖醋松鼠鱼,都能给人带来“年年有余”的期盼。还有火锅。火锅中的肉丸、蛋卷、虾饺、豆皮、鱼丸、蟹肉超市都有配料供应,自己准备一点薯粉、芽白、白豆腐,亲人们围坐一起,品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美食,除旧迎新的气氛一下就升腾起来了。当然,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选择去酒楼团圆,但老口子的长沙人不少还固守着在家团聚的旧俗,那种过年的感觉,不是在外吃一顿年夜饭所能享受得到的。
过完大年三十又有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说的是大年初一是做儿子的应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做女婿的应随堂客去岳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就是亲朋戚友互相拜年了。大年初五长沙人一般不拜年,这是据“老口子”的讲法。但也有人说,是年过累哒,拜到初五也要休息一下噻!“拜年拜到初七八,摔嘎盘子摔嘎塔(音)”。这“塔”是指旧时长沙一种盛食品的陶瓷器皿,意思是年过到初七初八,该来的客人都来完了,家中储备的招待客人的食物也呷得差不多了,盘子罐子都空了,也就是说大年过完了。
其实如今过年,初七初八远远意犹未尽。十五呷过元宵,赏完花灯,细伢子们将积攒的最后一部分烟花在小区的前坪放完,新春才在烟火和炮仗的氤氲中沉睡下去,长沙人才算真正过完哒自己的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