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万一 殷丽娟)今年春节,北京大大小小有20多个庙会。作为春节的传统节目,每年一度的庙会既是节日里最张扬喜庆的一道风景,也象征着一种贺岁仪式。庙会作为北京人的“狂欢节”,今年闪现出许多新亮色,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几乎所有京味文化都可以在这里觅得踪迹。
历史悠久的厂甸庙会今年打出“民俗当家”的招牌。“天桥中幡”、“抖空竹”、“五斗斋高跷秧歌”,“运河龙灯”、“花钹大鼓”、“童子老会”等这些濒危的民族民间文艺,把游客拉入历史岁月。
在大观园红楼庙会上,从传统民间花会创新、衍生而来的新型花会从社区跳到了大观园。易拉罐秧歌、新式花棍、撇扇、“欢天喜地”、“椿树之春”这些曾远赴巴黎、韩国表演盛赞而归的新型社区花会竞相表现与传统花会截然不同的新民俗魅力。
今年庙会透出一份红火,这主要得益于更加鲜明突出的民俗文化特色。莲花池庙会主要展示的民间手工艺品、民间绝活、民间花会等一系列民俗文化的魅力。民间奇人“吹功王”李春甲15分钟内将五十铃大型汽车内胎吹起、获得吉尼斯之最的“铁鞋王”张正辉穿上总重量达到246斤的铁鞋行走、跳舞等表演……来自加拿大的麦克先生在现场边看,边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中国人了不起。”
各种传统民俗的复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乐趣。人们在尽情欢笑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如何给传统注入时代的活力,如何更加牢固地护住我们民族的根。
记者发现,今年庙会还把年轻朋友喜爱的“嘉年华”、“摇滚、街舞”表演引入进来。富有朝气的青年学生们一边玩,一边领略悠远的京味文化,大饱眼福。
值得一提的当属以“洋”为主的北京洋庙会,它让北京人不出国门便能领略到异域风情。家住石景山的刘先生说,在洋庙会上,看洋景、听洋曲、品洋味,通过异国风情舞蹈、欧美经典音乐、西方民俗表演和儿童卡通剧等异国风韵,“洋味一年比一年浓了”,逛洋庙会真是开了眼界。
随着2008年的临近,北京人对奥运的期盼愈发强烈,大观园红楼庙会与龙潭庙会为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激发北京市民参与奥运的热情,今年特意将奥运主题融进庙会。老百姓可以在庙会上购买到奥运福娃、纪念章、印有中国印的衣帽及手机挂坠等奥运相关产品。龙潭庙会还从除夕当天到正月初三,邀请奥运冠军王旭、石智勇等参加与游人互动节目。
庙会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今天,它也同样承载着教育的目的。在北京龙潭庙会上,一位让小孩子骑在脖子上的爸爸告诉记者,之所以冒着严寒带孩子来看“五斗斋高跷秧歌”表演,是想让孩子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知识,而不是天天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电视节目。
节日虽然意味着休闲,但还有比休闲更重要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认为:“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也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正在北京“过节”的美国民俗学会会长迈克尔·琼斯则表示,在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反思民族传统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结构和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包含了诸多涵义:团圆,欢庆,祥和,平安。”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感叹道:“民族的亲和力有很多是靠我们的民俗维持下来的。民俗不是看的,而是与我们紧密相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