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30日电(记者孙丽萍 陈恃雷)上海博物馆近日举办“故宫博物院宫廷珍宝展”,展出160余件清廷皇家奇珍异宝,并在上海实景复原了乾隆的“三希堂”。
上博举办的“故宫博物馆宫廷珍宝展”是从故宫博物院馆藏1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而出,展览分“珍宝”、“钟表”、“服饰”及“三希堂”四大部分,能让观众充分领略清室生活的奢华、艺术的精制和文化的风雅。 走进上博一楼第一展厅,观众立刻“身临其境”,如同置身北京紫禁城中。琉璃瓦和红墙构成了展厅墙壁,很有新意。上百件宫廷珍宝在其中流光溢彩,鲜明华美。黯淡阴沉的光线令展厅略显压抑,却让整个大展平添了几分凝重的历史感。
据故宫博物院馆员介绍,该展最为全面地展示了清朝宫廷审美与文化。以服饰为例,此次在上海展出的十余件帝后妃嫔服装,从礼服、吉服、常服、铠甲到行服、雨服、便服等应有尽有,从服装等级、图案、材质便可反映出清朝祭祀、庆典、日常生活等文化内容。其中,康熙所穿着的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雍正的绿色纱绣八团彩云金龙纹夹龙袍,都是首次展出。
展品中,清乾隆时期的“秋山行旅图”玉山最“重”。它高过一人,重达数百公斤,在故宫曾因体积过大而多年不曾移动位置。该玉雕仿照宫廷画师金廷标的手笔,正面背面都有山水人物,细腻优美。
清帝雍正使用的“象牙席”最为奢侈,故宫现仅存两张。据介绍,这件象牙丝编织席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是以从广东进贡的优质象牙,以特殊药水泡软,然后抽成细丝,再编织成如同普通篾席一般厚薄的象牙席,夏天使用清凉无比。
清末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大量西洋宝物进入深宫内院。故宫博物院仅西洋钟表就收藏有一千多件。而其中最为华美的是18世纪英国制造的“铜镀金象驮转花钟”。这件两米多高的镀金花钟像一个巨大的婚礼蛋糕,层层叠叠,机关密布。上紧发条后,花钟仍能“唱歌”,钟身上飞禽走兽时出时没,上上下下数十个金色齿轮不停旋转。故宫珍品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上博特别采用实景复原的手法复制了“三希堂”,即清帝乾隆在故宫中赏玩书画的所在地。“三希堂”在故宫众多屋宇中面积最小,却最富盛名。1746年,乾隆在养心殿西侧辟了一间小暖阁,面积不足六平方米。他将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放在其中,朝夕相对,每日赏玩。三希堂从此得名。
上海博物馆布展部主任李仲谋说,借助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上博复制的“三希堂”与故宫真正的三希堂难分真假,从墙上的字画屏幅、炕桌上的文房四宝,到书架上的玉器珍玩,每一个细节都高度一致。
据悉,故宫珍宝展将持续展出至3月26日。而上博、故宫联袂举办的“书画珍品——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也在展出当中。两大顶尖博物馆联袂,双展交相辉映,实在不容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