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打你电话一直打不通,春节在哪玩?我给你留言了,回复短信××××就能看到,希望能给你新年第一个惊喜!”谁知按提示回复却收到“你已经开通××××聊天服务,每月×元”的信息。昨天,记者在南京市消费者协会采访时了解到,一些短信业务的新陷阱正在节日里引诱消费者往里跳。
“我们这里一天能够接到七八个类似的举报电话。”南京市消费者协会负责接待投诉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短信都是以拜年或是恭贺新年为由头引诱消费者。由于拜年短信图个喜庆,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在节日里收到这种短信都不会多想,但是只要消费者收到了这种“骗钱”短信,如果进行回复或是确认接受,那么自己便误入了短信陷阱,要么是付费开通某项服务要么就直接扣了话费。该人士坦言,由于这些短信一般都是外地发来的,因此他们也无法帮助消费者进行维权,要回相关费用。
如何防范这些短信陷阱呢?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指出,消费者在接受手机短信服务或订制短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对陌生号码或类似代码的短信不要轻易相信或回复,另外在订阅信息要先弄清服务条款和收费方式,对没有明码标价的短信,最好不要订阅,最后,按照信息产业部要求,短信记录的保存时间有一定期限,消费者应注意在有效时间内查询和处理资费争议。而自己发送短信时,最好有个署名,这样也可以解决对方不敢回复的尴尬。(陈郁)
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