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大年初三,曾为彝族女孩石金玲动手术“牵线搭桥”的上海赴滇志愿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内科医生滕杰拨通了长途电话…… 电话那一头,是岔科镇白云村的一家小卖店,离小金玲家百余米远。接电话的是位叫阿西的彝族大妈,“过年这两天,她爱唱爱笑,前两天大家去村委会看电视机里的春节晚会,数她笑声最响。”
隐痛
去年的一次上海之行,让17岁的彝族女孩石金玲告别了背负多年的“畸胎腿”,更成就了申城与云南边陲爱心传递的一段感人佳话。这次是小金玲康复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她还好吗?那些关心和帮助过她的上海好心人依然牵挂。
记者要过电话,只听阿西大妈的声声叹息,“以前她都不敢到我店里来买盐巴,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200米的岔道口。这么说吧,她的第三条腿长在腰后面,比小碗粗,近二尺长,走路是个累赘,人要撅着,弯得像根长不熟的丝瓜。她家穷,只好看着女儿这条腿越长越壮,却怎么也掏不出钱去看看病。唯一能做的只有缝个花布袋,将第三条腿套进去,也真苦了她们一家。”
“说来也巧,去年11月1日,红河电视台正播放‘新闻零距离’节目,讲的就是金玲家的冀盼,正好被我们看到了。”滕杰说。
能为当地人民帮扶解难,作为上海市第八批赴滇志愿者之一的滕杰感到责无旁贷。
他和另两名志愿者王烨、曹俊培都来自中山医院,看见这条消息,三人一合计,拨通电话找到电视台记者,为的就是能拉扯小姑娘一把。
“要卸下孩子心中的石头,医院团委和我们沟通后,马上告诉院领导,让我们在实地先拍些片子传回去。”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滕杰他们奔波石家不下五次。CT、核磁共振等检查迅速反馈沪上:“终于等来了好消息,院领导说,马上带金玲来医院动手术。”
重生
2005年11月14日,小金玲跟着妈妈登上飞机,远行上海。
而此时,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云南女孩,从中山医院全院800余名党员,到王朝大酒店、新思南企业机构等,也纷纷伸出援手,将沪滇之间的这场爱心接力推向高潮。
“其实,手术还是有难度的。”主刀医生、中山医院骨科主任陈统一教授说,行医三十多年,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严重的病例,“腰骶椎部位的马尾终丝神经比常人粗一倍,一旦术中受损将导致大小便失禁;负责供应第三条腿的第三根骼血管必须切除得当,否则失血过多会危及生命。”
小金玲告诉记者,这个春节过后,她会带着滕杰叔叔制定的学习计划,走进白云村小学的教室,从一年级读起。“最想做的事啊,学写字。写漂亮的字给滕杰叔叔看,给上海的大伯伯、大阿姨看。”
小金玲的母亲石秀芬,喜极而泣。她多年的愿望终于在两个半小时的手术后实现了。紧握医生的手,怎么也放不开,“你们救了我女儿,谢谢!谢谢!”
小金玲截掉了第三条腿,她自己倒不习惯了。滕杰说,“原来她弓着背还能走两步,现在倒不会走路了,七扭八歪,腰也不敢直起来。”
为了帮小金玲树立健康心态,医院专门为她制定全方位、个性化的心理康复方案。心理医生数次面对面给小金玲讲课,护士耐心与她聊天。从害羞得不敢说话,到热情地和护士姐姐打招呼,日渐开朗的小金玲逐渐成了病区里的“宝贝”。
“12月14日,我和妈妈回到了家。”小金玲告诉记者,“当时爸爸就愣了,抱住我,眼眶里都是泪。”而石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挖下块自家做的奶酪,送给远方的亲人……
感恩
就在十天前,顺利完成任务的赴滇志愿者们,带着小金玲母女来沪复查。
记者那天看到,尽管步履蹒跚,但她已能自行爬上六层楼的招待所,背也挺直了。看见此情此景,陈统一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恢复得相当好。但因她多年背负‘畸胎腿’,脊柱有一定侧弯,左脚为‘马蹄高弓足’。医院已经定了,观察两三年,等到骨骼成形,也就是不长个儿了,考虑是否要再做手术。今后每半年,让她在当地医院作CT检查,并由中山医院专家远程诊疗。”
那天滕杰告诉记者,小金玲高兴,我们也高兴。“其实,能帮助人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在我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有同感。”
也就是那天,小金玲告诉记者,这个春节过后,她会带着滕杰叔叔制定的学习计划,走进白云村小学的教室,从一年级读起。“早上锻炼走路、学写字;下午读篇短小的文章……最想做的事啊,学写字。写漂亮的字给滕杰叔叔看,给上海的大伯伯、大阿姨看。”小金玲说着,大眼睛里满是期盼与憧憬。
阿西大妈在电话里说,“待会儿,看到小金玲,我会告诉她,上海医生来过电话了,要她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也代她,代我们全村,祝你们新年好,新年快乐。”
本报记者顾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