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江西乐平,那里盛产蔬菜,是江南有名的菜乡,还是赣文化的摇篮——赣剧的发源地。数百年来,赣剧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乡民长大,浇灌着这片葱绿的家园。今年春节期间,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赣剧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为一名思乡心切的“游子”,我也在春节期间去凑了一番热闹。
赣剧与赣南采茶戏,犹如两朵并蒂莲花,同为江西有名的地方剧种。赣剧诞生于赣东北的鄱阳湖流域,家乡的先民们或许是被清冽碧绿的湖水滋润了嗓子,乡间劳作之余,总忘不了哼上几句,久而久之,赣剧就这样被演绎得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了。在乐平,即使是没读过几年书的乡民,你若是要他哼上几句,也能唱得字正腔圆,韵味十足,让你惊叹不已,认为他是一名很专业的演员。如果天赋还可以的话,就会被选进村里的业余赣剧团,成为一名享誉四里八村的“赣剧名家”呢。要是能被选进戏班子的话,全家人都会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赣剧鼎盛时期,乐平几乎村村都有戏台和戏班子。目前,乐平保存完好的古戏台有412座。这些古戏台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近几年还引来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国内媒体频繁报道,乐平古戏台也因此“走出深闺”,风光无限。然而,由于一些小青年聚众滋事,甚至引发了宗族冲突,赣剧一度被打入“冷宫”,民间艺人泪洒舞台,另谋他业。古戏台也因此冷冷清清,尘封已久。
人逢喜事精神爽,民心思治劲冲天。古戏台也重新成为正在摆脱贫困和狭隘的乡民们演绎新生活的场所。春节期间我在乐平的一些乡村看到,《杨门女将》、《玉堂春》、《五女拜寿》、《鱼藏剑》等剧目火热上演。年纪较大的“老戏迷”看得入神,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哼上几句;年轻的小伙子,心随剧情而动,情到深处,不时地为精彩的表演击掌叫好;稚气未脱的孩童,则骑在大人的肩上,看“花脸”听锣鼓,也一样目不转睛。
村村锣鼓响,户户有客来。只要戏班子进了村,乡民们都会端出最好的饭菜,拿出醇香的谷酒,款待看戏的亲朋故友。演戏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个星期,天天猜拳行令,酒香醉人。酒桌上的菜不尽相同,但有一道菜是都有的,那就是“乐平狗肉”。狗肉是当地有名的特色小吃,一般蘸酱油作下酒菜,“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不知不觉中,宴席间一斤白酒就这样下肚了。当然,萧山楼塔、河上、戴村的狗肉也很好吃,风味可说是各有千秋。
时间总是留不住,本指望多看几场大戏,多饮几餐美酒,谁知归期已近,我只好安慰自己:“放心吧!明年春节我还会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