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侯艳来源:
老北京过年,可没有现在这么多娱乐形式。于是,到庙会上看“花会”就成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内容。“花会”是民间传统的一种歌舞形式,一般都是通过走会进行表演,因此又叫“武会”。庙会开始前,各档花会要按传统规矩排顺序,谓之排档。 按正统花会的规定是:“开路头,中幡眼、跨鼓胆,狮子尾。”
开路会
开路即是舞叉,亦称飞叉。飞叉十分好看,但时时处处透着惊险,使观众自觉躲避,叉进人退,自然就为后边的各档会打开了一条表演通道,因此称耍叉的为开路。
五虎棍
五虎棍的由来传说起源于宋代,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前,遇到恶霸董家“五虎”,正好卖油郎郑子明路过此地,抽出扁担帮助赵匡胤打败了董家“五虎”。由于赵、郑和董家“五虎”双方使用的武器皆为棍,所以称为“五虎棍”。
中幡
中幡又名大执事,它是用一大竹竿,上顶做一小伞,并缀上铜铃,下边挂一长条大旗,高可达数丈,重约百斤。
跨鼓
跨鼓也叫大鼓,该会所用的鼓极大,比老北京旧式娶亲用的大鼓还要大一倍,上嵌铁环,跨在身上。
高跷秧歌和地秧歌
秧歌会常见的有两种形式:高跷秧歌是演员脚底下绑上三四尺高的木棍,谓之“踩高跷”。地秧歌是不上跷的纯秧歌会,与高跷秧歌大体一致。
杠子
杠子会是以练杠子为内容的武会。其杠子与军队、学校操场上的单杠没有区别。不过杠子会是用绳索将木棍绑在大车上,由骡马拉着走。
石锁
石锁老会的石锁是用石料做成的,其形如锁,最大的可达25公斤。通常是一人举耍,后来逐步发展成多人表演。
旱船
所谓旱船即陆地行舟为戏。通常以竹竿扎成彩船,上支凉棚,演员将“船”套在身上,手扶两帮而走,做游湖采莲状,不时唱一支小曲,谓之“跑旱船”。
龙灯
龙灯系大型表演道具,其龙头、龙尾是用竹篾扎成骨架,以纱或纸糊成。通常为两条龙,有一人手执彩球或彩灯做引道状,取二龙戏珠之意。
狮子
狮子共有两种,太狮是用绸子、绣线等做成的一大狮子头和一个狮身。一人将狮头举起,露出下半身,恰成为狮子的前腿。另一人伏在狮子套内,将足代表后腿。二人协调动作。少狮通常是一人伏在狮形道具里,自己表演。除署名外,本版由本报记者侯艳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