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学时尚一朝吸毒难“别离”
他们曾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平静安逸。然而,那飘起的缕缕青烟给他们的幸福生活画上了句号。他们为此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妻离子散,使亲人伤心,遭朋友冷漠……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毒品。
公务员“毒”史
感冒高烧 初试毒品
1982年,中学毕业的陈强(化名)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员。凭着自己的一番努力,5年后,陈强考上了人民大学,并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 回原单位后当上了中层领导。学业和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
1990年,由于工作的关系,陈强认识了一些吸毒人员,看见他们的处境和样子,陈强告诉自己,毒品这东西他永远都不要碰。
然而事与愿违。1993年,一次值完夜班,陈强感冒发起了高烧。一个吸毒的朋友看见他的样子,给了他一根烟,暗示里面含有少量的毒品,并告诉他吸食后就会“舒服”了。陈强犹豫了一下,想到量少自己不会上瘾,就尝试了这第一次。
此后一年的时间里,陈强在朋友的聚会上频频接过别人递来的“烟”,对毒品放松了警惕。
随着吸食毒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陈强开始上瘾了。
听从规劝戒毒成功
后陈强意识到自己必须戒毒,在朋友的规劝下,他开始服用戒毒的药物,并成功地戒了毒。
戒了毒的陈强并没有“戒掉”自己的朋友圈。大家还是常聚会在一起,推杯换盏之间,陈强难以拒绝朋友递来的“香烟”。在烟云缭绕的一刹那,工作、家庭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细心的妻子还是发现了他的变化。1995年,陈强在妻子的劝说下走进了自愿戒毒所,第二次戒掉了毒瘾。
保持操守 不到仨月
回家以后,陈强一直没有接触毒品。在戒毒人员里有一个专有名词——保持操守。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吸毒人员能够保持操守三年以上,就可以算是戒毒成功了。陈强却只保持了不到3个月,就和从前一样按部就班了。
“吸毒的感觉是你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情,是心瘾。比方说毒品现在摆在了你面前,旁边站着警察,警察说你吸我就抓你,但你还是会选择吸!”陈强的声调有些颤抖地说。
妻离子散 吸毒加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1997年,陈强吸毒在单位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只能选择辞职。没有了工作,给陈强“供毒”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陈强只能拿出自己的积蓄继续吸毒,积蓄“吸”完了,陈强就向妻子、朋友伸手。
1998年是陈强最失落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母亲去世了,忍无可忍的妻子提出离婚,并带走8岁的孩子。没过多少日子,他的爱车也丢失了。
遭遇了这些的陈强心理上有些难以承受,他以此给自己找了一个变本加厉吸毒的“机会和理由”,用量也越来越大。
强制戒毒 劳动教养
2000年,陈强在朋友的帮助下强制戒毒3个月,出来后不到1个月就又复吸了。2001年8月份,陈强因吸毒被劳动教养。2002年12月,他走出新安劳教所的大门,决定一定要重新开始生活。他通过朋友找了一份工作,8个月没有再碰毒品。然而,一位昔日吸毒的同事找上门来,他辞掉了工作,继续堕落。
2004年8月,陈强因吸毒再次被带进了新安劳教所。
想起老父 悔恨流泪
进劳教所之前,陈强一直和70多岁的老父亲住在一起。“老人过去以我为荣,逢人就夸我,现在却因为我而怕见熟人!”陈强说,这次进看守所,老人还不知道。
他曾在老人面前信誓旦旦地表示戒了毒,如今不知该如何解释……说到这,陈强大滴的泪水落了下来。
摇滚青年“毒”史
王明(化名)是四大队里最小的劳教人员,今年22岁。尽管年纪不大,他却已经4次戒毒了。
学习“时尚”17岁吸毒
初中毕业后,喜欢音乐的王明和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小乐队,玩起了摇滚。乐队里的“哥们”有吸毒的,王明觉得这也是一种“时尚”,也学着吸了起来。这一年,他只有17岁。
戒毒复吸进强制所
王明18岁那年,其父母得知儿子吸毒的事情后,让他去自愿戒毒所戒毒。一个月后,儿子戒毒成功回到了他们身边。
然而,知道王明吸毒,很多朋友都离开了他,无所事事的他又和从前乐队的朋友玩在了一起,又开始吸食起毒品。就这样,18岁的他这回走进了强制戒毒所,三个月后才再次戒了毒。
无法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王明搬出了家门,靠着家里给的钱继续吸上了毒品。而他这次复吸直接把自己“送”进了新安劳教所。
朋友远离女友失望
王明说,每次戒完毒他都痛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找份工作好好地生活,不能在让家人和女友失望,“但工作找不到,朋友更是不敢理你,我只能去找从前的朋友,脱不开那样一个圈子,真的很难彻底戒毒”。
王明说,在劳教所,队长和干警们从来没把他们当劳教人员,对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朋友。有困难帮他们解决,想家人了帮他们安排会见,有不满意的事情也可以向队长抱怨,这种感觉有时在劳教所之外的社会上也是找不来的。
22岁的王明把自己的胸卡摘下来递给记者看,那卡片的背面是他女友美丽乖巧的照片。王明说:“我一定要戒毒,一定,我每天看见她和家人的照片,都这样对自己说。”
文/本报记者孙慧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