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放鞭炮、逛庙会,这些中国春节特有的仪式性活动,已经与“年味儿”的浓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但细心的人们发现,时代在改变,节日也在进化。这些过年“仪式”的内涵正在悄然变化:很多家庭的年夜饭不在家吃了,原来一家人的团圆饭变成了几个现代小家庭的拼桌团圆饭,还出现了有外国马戏团参加的“洋庙会”……
中国请客网一项针对京城近300家中高档酒店的调查显示,今年年夜饭预订与往年相比更加提前进入高潮。 早在1个月前,各大饭店的包厢就已经预订一空。节日盛宴的简化,折射了转型的中国社会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惆怅。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迫使一切从简的原则和态度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祖孙几代人一起忙碌的年节过程,被浓缩成了一顿外出聚餐。
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历史上的春节曾拥有诸多内涵丰富、形式繁复的民俗礼仪。从腊八开始,经过祭扫、烹饪、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拜年、逛庙会,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一个完整的新年过下来需要近一个月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法定春节放假3天。1999年9月,春节大假延长到了7天。然而,人们的感觉却是:假长了,年短了。
近年来,作为“黄金周”之一的春节,其商业和休闲、娱乐色彩更是日渐冲淡了传统文化载体的价值。访亲问友、你来我往的拜年活动,逐渐被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所取代。事实上,无论社会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如何变迁,春节始终是中国人集体遵循的习俗和心灵归宿,“回家”仍是这个节日永恒的主题。
然而,不管过年的形式如何变化,年味变淡已引起学者们的文化忧思和百姓的无奈叹息,“保卫春节”成为今年春节的最强音。 宗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