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2月5日讯 周涛在淮南生活了18年,直到从淮南三中毕业。周涛并没有忘记家乡,用她自己的话说:“家乡是我难以割舍的,它已深深融入我的血液中去,没法从我的生命中拿走!”
“黄山”半导体
周涛的母亲是在当地搞儿童舞蹈的老师,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但周涛走上主持人道路的第一位老师却是收音机。她对家里那个“黄山”牌半导体记忆犹新。“那时孩子们也没有过多的娱乐,我就是爱听收音机。就连做作业时都开着。父亲讨厌我这种一心二用,有一次甚至把我的作业本也给撕了。我那时特别爱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个星期天早上9点的电影录音剪辑。有一部电影《复活》,我差不多听了十几遍。”淮南没有标准的普通话环境,周涛的普通话就是跟着收音机练就的。
大学时的周涛曾很不自信,“我们一个班28人,我总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浑厚、偏薄,所以除非老师上课点到我,我很少主动发言。”正因为这种危机感让周涛很用功。收音机熏陶出了周涛平翘舌的水准,但为了练一个前后鼻音,周涛练了一年多。
《综艺大观》
央视对于地方台的主持人来说,诱惑实在太大了。1995年,周涛从北京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与倪萍轮流主持《综艺大观》。周涛说:“当时《综艺大观》已是一档很成熟的节目,主持人很难用自己的方式撼动它。我与倪萍轮流主持,感觉就像倪萍是主人,而我是外来的。《综艺大观》是个导演撰稿的节目,串联词的90%以上都要领导审定,从语言风格上,我很难有突破点,找到自己的风格。直到1997年,我抓住了第一个机会。”
那是“蹦极”刚兴起的时候,倪萍不愿出外景,周涛去了,和孙悦、井岗山一起。孙悦吓得哭成了泪人,而恐高的周涛则从五十多米的高空一狠心跳了下去。那种恐惧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这期节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了“金话筒”奖。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周涛总结出一句话:人的潜能是无法衡量的。
《真情无限》
从第101期到第200期《综艺大观》,周涛做了整整100期《综艺大观》的主持人。之后她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公益性节目《真情无限》上。“我希望做民生的节目,而不仅仅是愉快状态下的一个背景声。”周涛觉得为公益事业募捐很值得。做这档节目比主持春晚给周涛带来的成就感更大。从2001年开始周涛做栏目4年,做制片人的时间、精力和体力要远远大于出镜所付出的。“幕后工作能给我带来更大的成就感。”生了个6斤6两的宝宝的周涛如是说。
《真情无限》是中国第一次把拍卖的形式移植到了屏幕上。“可是,把创意变成现实很困难。比方说,劝一个明星拿出私房物品来拍卖,这个可以靠人脉完成,可是,在拍卖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怎么让别人理解这其中的价值?不仅要卖,这其中还得有个情感交流的东西,用电视手法表现出来。做了很长时间后,我都有很深的焦虑感。”
我和我的春晚
主持春晚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周涛对其中的不易深有体会。“在春晚上会紧张,因为收视率高,主持人的压力太大了。”春晚的每个节目时间都是事先算好的,可是,如果观众鼓掌声长了一些,或者语言类节目演员的包袱抖快了一些,都可能使时间产生误差。周涛清楚地记得,1997年春晚,离12点敲钟还有一分二十秒,可是前面的节目已经全部结束了,再上一个节目时间又不够。那时周涛还是个小主持人,主任临时塞了一大堆电报给周涛让她上去念,把这一分多钟填满。那些电报很多,字迹不清,又有大量涂改的痕迹。
“一个人所有的工作经验都会在某一时段派上作用。我当播音员时习惯了念乱稿子,我就上台去,很自然地说了一段导语,开始从那些电报中选念,当我正正好好念完我选中的最后一篇时,大钟敲响了。这个细节可能观众不会记得,可是,这种关键时候,需要主持人不是出彩,而是补漏,这是一个主持人的职业操守和水准,给台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刚刚过去的春晚,产后复出的周涛依旧是春晚导演眼中的不二人选,她已经连续11年站在了春晚的舞台上。对于这种情况,周涛显得很自信:“我是导演公认的出错比较少的主持人。”(蒋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