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妈妈,那个泥人孙悟空好漂亮!”“老婆,买一对大红剪纸回家贴在窗户上,怎么样?”昨天中午,记者在湖南路狮子桥步行街看到,300余米长的街道上排列着近20个摊点,绝大多数摊点都有艺人现场表演民俗工艺,有手工剪纸、捏泥人、在葫芦上烙画等。 这里正在举行湖南路春节民俗文化庙会。
品味糖花:仿佛回到童年时光
一个糖花制作摊点前,数十位市民围了好几圈,一位师傅正用一种黄褐色的粘稠液体在一块白案上作画。“这种液体叫糖稀,是用白糖加蜂蜜熬成的,这个白案是专门画糖花的大理石。”师傅边画边解释。在大理石案边有一个木转盘,转盘上刻着12生肖和各种花鸟鱼虫图案,交5块钱即可转一次,转到什么图案,师傅就会立刻制作。一个小男孩转到了一只蝴蝶,只见糖花师傅用勺子舀起一勺糖稀,手腕轻轻发力,在大理石案上泼洒自如。不一会,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就展现在大家面前。糖花师傅拿出一根小木棍,固定在蝴蝶两个翅膀中间,交给了小男孩。“真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糖花”,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还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时,都会让妈妈在巷口给我买一个,那时我们称为‘吹糖人’,才5分钱一个。我还记得每次买回家后,舍不得吃,每天舔上几口,能吃个好几天……现在这些传统手艺很少见了,今天我打算买个尝尝,回味一下小时候过年的感觉。”
买个竹雕:家里古色古香
蒋先生今年58岁。昨天,他带着竹雕作品来到了民俗庙会。“清末时,我爷爷就是南京著名的竹雕工匠,传到我这里是第三代。”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作品,小的有各种竹雕挂件,大一点的有雕刻文字的竹简、竹雕帽筒等。“我爷爷那时候,竹雕帽筒比较盛行,专用来给达官贵人挂帽子的。”蒋先生捧出一个帽筒,约40厘米高,用一整节竹子雕刻而成,上面刻着一尊观音像。“现在帽筒不流行了,只有收藏者买。民俗庙会这几天竹简卖得不错,价格也便宜,才几十块钱,大家都说挂在家里古色古香很漂亮。”蒋先生乐呵呵地说。蒋先生还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独生女已掌握了竹雕技术,成为了他们家第四代传人。
市民:民俗文化里感受传统“年味”
站在步行街出口,经过的每个人手上不是提着花灯,就是拿着泥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前几天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出去走亲戚。今天天气好,带家人出来走走,没想到赶着了这个民俗庙会。”家住中央门的周先生告诉记者,“我给儿子买了泥人、糖花,给母亲买了个竹雕,还买了点剪纸。走在这条街上,我总是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那时过年真是热闹啊。”“现在过年,年味不比我们那时候了。像我儿子这一代,他们对过年的理解已基本上等同于放假和吃吃喝喝。今天带他来这里,见见这些民间工艺活,一是给他长长知识,二来我也想把我小时候过年的感觉,通过这些东西传达给他。在民俗文化中过年,真的可以切身感受到传统的‘年味’。”周先生说。南京日报记者 王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