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张学军)《咬文嚼字》杂志社给今年的春晚“咬”出了28处文字错误,并直言平均每10分钟就会出现1次差错。昨天,春晚导演组的甲丁解释说,他们“咬”的可能是大年初一的重播,春晚直播没有那么多字幕。
据《新民晚报》报道,《咬文嚼字》杂志社在春节前就宣布要“咬”2006年的央视春节晚会,昨天结果果然“出炉”了。尽管2006年央视春晚的文字质量较以往有一定提高,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缺乏有效的把关机制,仍留下了不少遗憾。据不完全统计,除去演员的口误和“你”“您”混用、“的”“地”不分、“哟”、“呦”缠夹等一般问题外,可以认定的差错计有28处,平均每10分钟出现1次差错。
其中错误较为明显的要数播放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的太空录像时,荧屏字幕将两人的名字互相颠倒了,更明显的差错是将“神舟六号”误为“神州六号”,并且这一差错在字幕中一连出现两次。南方小品《火巴耳朵》误把“火巴”写成“粑”,但意思就变了,一个是怕老婆,一个则是食品名称。此外,《新说绕口令》中,把“炖鳎目”误为“敦塌目”,而歌曲《百家姓》中一句歌词“天地君亲堂堂正正的中国心”也受质疑,因为旧时有“天地君亲师”的提法,表示这五者是最值得顶礼膜拜的,但从中截取出“天地君亲”四字,已属不伦,还把“君”即皇帝作为“中国心”的代表,更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诸如此类的错误还有很多,同时,《咬文嚼字》杂志社虽然没有把猜灯谜环节放在纠错之列,但也认为一些灯谜质量不高,成为晚会一大败笔。
面对《咬文嚼字》的指责,昨天记者与春晚导演组的甲丁取得了联系,他首先对此事做了一番解释,“他们挑的可能更多是大年初一早8点重播的节目,因为春晚直播时没有这么多字幕,但重播时为了照顾特殊人群的需要,我们把所有字幕都整理出来了,包括小品、相声和所有对话。往年我们加字幕主要是作品名字和歌词,所以今年加的字幕相当于往年的20倍左右,可以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加这么多字幕,难免有些错误。”
另外,甲丁也对挑出的一些错误有不同看法,他说:“首先说歌词里面的一些错误,今年所有的歌手都是真唱,有的演员背错了歌词,把第一段放到第二段等等,但字幕是正确的,所以对不上。还有在小品里,有些‘错误’实际上是故意甩的包袱,从字面看是错的,实际上是故意这么做的。另外,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发音方式也不一样,有一些在民间约定俗成的写法实际是不对的,但人们往往认为我们写出来的是错的。”
甲丁认为,给春晚纠错本身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让春晚更加规范,节目质量更高。但他也表示,“如果因为对文艺节目不太懂,就不要乱加评论,这其实是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对春晚创作者是学习的过程,另外对《咬文嚼字》的老先生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