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俗称流脑)在局部地区存在暴发流行的隐患,卫生部在近日组织制定的《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中指出,流脑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昨天,记者从本市卫生部门了解到,在《上海市2005-2006年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中,已经把流脑列入今年冬春交替时节的防治对象。
记者顾盈华
每年流脑发病10例左右
去年第三季度,本市发生流脑1例,为外来人口;第四季度发生流脑3例,其中一例是本市居民,2例为外来人口。
市卫生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流脑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本市每年都有发生,但每年发病均在10例左右,数量不多,目前也没有大规模暴发的迹象。市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卢洪洲同样表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流脑在本市鲜有暴发迹象。
医院开展流脑病例监测
在《上海市2005-2006年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中,对流脑的监测做了明确规定———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两级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内科、儿科等相关科室,在诊疗中如发现具有流脑症状疑似患者,应做好甄别、诊断,同时采集淤斑、血或脑脊液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对流脑病例做好网络直报。
市卫生局表示,对于散发和一般事件的流脑病例,由区、县疾控中心负责调查处理;对于重大、特大的暴发疫情,由市疾控中心会同事件发生地的区县疾控中心调查处置。
防治应急预案就绪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流脑防治应急预案》在去年就已制定,中心设立了流脑救治领导小组、专家组、行政协调组、门诊病区医疗组、辅助医疗组和总务后勤组,共同参与中心防治流脑工作。
根据流脑病人数目不同,中心将启动一、二、三、四级预警。当病人数小于30例时,为“一级预警”,将开设感染科一病房和儿科病房;当病人数大于400例时,则启动最高级别的“四级预警”,设置临时病房,应对突然增加的病人。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脑实质损害。
链接
节后返乡高潮注意防甲肝
本报讯(记者顾盈华)春节长假刚过,大量外来流动人员返沪,人口流动极为频繁,又适逢中小学开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提醒市民,这段时间内,要注意预防甲肝和戊肝。
据悉,甲肝和戊肝是分别由甲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并伴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等。这两种肝病好发于冬春季,食用生、半生海、水产品、贝壳类水产、无证食品、个人习惯差等是感染甲、戊型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少市民在春节后期,往往因为贪吃而忽略饮食卫生。有关专家指出,市民在这个时节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食用生、半生海、水产品尤其毛蚶类水产品。 |